乡镇信息分类平台网站,年收入几十万。 一套新锐的理念,一种全新的打法,将在大城市几轮洗礼后,逐渐退出市场。 原因很简单,因为模仿者会越来越多,同行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在同行相互厮杀的同时,已经头脑清醒,认知觉醒。 但过时的从来不是模式,不是打法,而是人。 十几年前的赚米套路还在被一些人使用,十几年前的商业案例还在被企业用来分析拆解。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的是人的思维和认知,而不是频繁改变打法。 现在很多人都在把大家认为大城市烂的项目下沉到十八线的小县城重新布局重新布局。 很多事情,很多套路都玩出来了,县里人不清楚,认知和经验跟不上。 以信息分类平台为例,我们熟悉的有:58、赶集网、民民网等,后两者存在感不强。 58同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竟是骗子的广告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间接相当于拿了人家的钱,替别人消灾。 上学的时候为了兼职被骗过好几次,所以现在看来的口碑很差。 可即便如此,下面县镇的人知道这种信息服务平台不靠谱吗? 显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以我家乡所在的乡镇为例。 过年期间,有乘车需求的老乡有时会找58同城的站长释放需求,但58这里的站长基本都是打酱油的,站长大多是几百人公里远。 关于当地情况,需求不明确。 基本上都是付费广告,谈不上售后。 而且,站长们基本没有本地信息源,无法为广告商提供可靠的消息来源,无异于花钱投资孤军奋战。 总结:一个靠谱的信息分类平台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1:拥有充足的信息来源(这是平台的基础)
2:开放自由发布
3:收费低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实际需求,做一个本地的信息分类平台或小程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当地(尤其是以下县域)的热门公众号也开始接入小程序,发布分类信息和便民服务。 实际收入已经超过了很多本土企业。 10元信息,一年可赚20万元。 下面简单了解一下信息分类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一:招聘是大头,但现在用人单位不傻,钱多。 他们看到招人的效果就愿意花钱,所以现在就衍生出了3-4-3的模式。 比如你招聘一个业务员2000元,你可以为公司招聘10个,也就是2w。 按照3-4-3模式,用人单位先发6000,招聘5个业务员后发8000。 招聘10个业务员后,余额为6000元。 都是这样。 这种模式比较靠谱。 如果用人单位付了钱却招不到人,会极大地影响口碑。 很容易跟随58同城的脚步,形成良性循环。 我会找到你的。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招人,就会得到补偿。 招人可能还有希望,招人的需求永远存在。 第二:一些便民服务,比如拼车、租车、买卖二手车、租房、买卖新房、二手房、教育招生、相亲等等。特别是相亲,这个版块有很隐性收入高。 那么这种信息分类服务平台怎么做呢?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网站技术问题
2:信息来源的问题
3:终端客户的问题 网站的技术问题可以模仿58同城的分类布局和框架。 其实它的建设成本并不高,主要是为了维护。 在猪八戒上找程序员,用模板设置,改名字。 . 信息源问题 如果你平时关注信息,你会发现信息源根本不在平台上,而是在微信群里,微信群汇集了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服务。 查清来源后,我们针对微信群寻找信息源。 . 有3种方法可供参考,一是进本地所有者群,二是换群换群,三是推拉人进群。 所有的操作最终都是为了将信息分类平台引导到终端客户的问题上。 没有雇主 交钱怎么办,好办,自己做一份简历,通过招聘网站发给各大公司的人事,让她加你微信,然后在网站上发给他,这可以免费帮她释放需求。 很多新建的网站一开始所有功能都是免费的,免费入驻,没有权限。 目的是吸引用户。 包括自媒体平台刚刚兴起的时候,平台会邀请大量的创作者注册,邀请大V和明星入驻,不都是为了聚拢用户,填充平台内容,甚至直接补贴创造者,一个新事物的兴起,一个新平台的诞生,早期都是这么玩的。 解决了以上三大问题后,项目基本上就可以启动了。 事实上,乡镇和村庄是很多人难以进入的下沉市场,但这可能是切入点,切入点。 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处理高科技事物和高级服务。 所以你只需要为他们提供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也愿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