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特殊词汇。 其主要任务是定义项目包括且仅包括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并对项目的其他管理任务起到指导作用,确保项目的所有过程顺利完成。 项目范围确定后,项目的工作边界也就确定了,项目目标和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也明确了。
对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如果不能明确界定和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原因分析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承担者,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让客户和公司都满意是最终的目标。 然而,满足客户并不等同于不断满足客户无穷无尽的需求。 应分析范围变更问题的根源。
(1)缺乏熟悉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人员参与合同签订,导致项目目标描述不清,给后期实施工作造成混乱。
(2)客户对信息系统项目缺乏全面的了解,项目团队对客户需求的细节了解不充分,双方对需求实现方式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但双方在项目初期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沟通不畅,导致系统交接时问题暴露。
(3) 项目组人员无法区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镀金需求,完全接受客户的变更要求。 范围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范围,即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性或功能,另一个是项目范围,即交付一个产品或服务必须完成的工作。具有特定特性和功能的服务。 在确定范围时,首先要确定最终产生什么,明确其特征,并以公认的形式表达,如文本、图表或某种标准,使项目参与者能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需要做什么工作才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即产品范围决定项目范围。
范围管理的过程
范围管理确保项目包含所有要完成的工作并且只包含需要的工作。 它主要涉及定义和控制什么在项目范围内,什么不在项目范围内。 范围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立项、范围规划准备、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等,下面的论述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之一。
2.1 创建范围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经理要想真正管理好项目范围,一定是没有必要的技术和方法。国外有人调查过其原因项目失败,而计划被放在首位,可见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范围规划是逐步细化和记录生产项目产品所需的项目工作(项目范围)的过程。 详细程度因计划而异,其中必须包括范围说明书和范围管理计划。
范围说明书确认或建立项目参与者之间的项目范围共识,作为未来项目决策的书面基线。 至少应在范围说明书中描述项目论证、项目产品、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目标。
范围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范围将如何管理以及项目范围将如何改变以符合项目要求。 它应该包括对项目范围的预期稳定性的评估(例如,如何、多久和多少),以及如何确定变更的范围,以及变更应属于哪些类别(当产品 仍然是(这在详细描述时尤其难以做到,但绝对必要)等等。
2.2 项目分解:
完成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分解的手段做项目网站,将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更易于管理的单元,最终得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项目进度划分WBS。 第一层是大项目成果框架,工作分解到每一层之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合进度划分直观,时间感强,在复习中容易发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少或多余的部分也更容易理解。
2.3 范围变更:
一个项目的范围计划可能非常好,但几乎不可能避免任何变化。 因此,计划变更的管理是项目经理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围变更并不坏,不好的是缺乏正式的变更管理流程。 范围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如用户要求增加产品功能、环保问题导致设计修改、增加施工内容等。 在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通过监控绩效报告、当前进度等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范围变更,并在范围变更发生时按照标准化的变更程序进行变更管理。
建议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一套严格、高效、实用的变更程序,这对管理好项目至关重要。
3.项目变更控制
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必须意识到,范围变更本身并没有错,事实上很多时候它会让你的系统更加健壮和实用。 客户往往不能在一开始就确定所有的需求,而且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果不适应变化,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没有应有的价值。
如果变更失控,后果非常严重,甚至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据统计,最容易导致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失败的因素前三位是:缺乏用户参与、需求和说明不完整、需求和说明不稳定。 这些因素与范围变更管理直接或间接相关。 有关的。
因此,范围变更控制是必要的。 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管理变更,保证变更有序进行。
要执行变更控制,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范围变更流程。 这个过程应该包括确认变更,评估变更的商业价值,分析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并提交给项目发起人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实施变更。 但仅靠范围变更过程并不足以真正控制变更,因为项目团队外部的压力很多,这与缺乏有效的变更控制方法密切相关。
目前流行的变更管理思想认为,范围变更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点必须严格控制,即:谁有权确认变更、需要实施什么样的变更、变更多少会影响,以及客户是否接受变更的成本。
3.1 谁有权确认:
事先明确客户有权提出变更请求,项目组有权接受变更,变更请求必须有书面材料。 用户需向客户方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客户方项目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将申请移交给实施方项目经理。
这样,变更双方的项目负责人都可以了解所有的变更。 而且,用户在提交书面变更申请时更加谨慎,一般都是在自己公司内部讨论后进行,减少了因用户内部意见不同而导致的重复变更。
3.2 需要实施什么样的改变:
不是所有的变化都需要修改,也不是所有的变化都需要立即修改。 必须审查客户提议的范围变更以确定哪些变更需要修改以及何时需要修改。
客户一般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了解不多,他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可能会很复杂。 因此,项目经理和项目组要冷静分析:用户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抓住本质需求。 如果用户建议难以实现,可以与用户沟通,询问用户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般来说,用户的镀金需求可以推迟甚至忽略。 如果用户的新需求不影响核心业务的实现,也可以在现有功能完善后安排。
3.3 需要实施哪些变更:
所有项目团队成员都必须意识到改变是有代价的。 必须评估变更的成本和对项目的影响,必须让客户了解变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共同决定是否仍应进行变更。
在与客户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和客户一起判断:“修改没有问题,但由此带来的进度延误、成本增加、性能下降等,你能接受吗?” 一般来说,如果客户认为变更是必要的(变更很有可能是上级提出的),他们会接受这些后果。 通过与客户的协商,项目组可能会得到回报,即使没有回报,也不会引起公司和客户的抱怨。 如果客户认为有必要改变但可以推迟,双方将签署一份备忘录,留待以后解决。 如果客户认为不需要更改,大多数情况下会取消更改。
这时候让客户确认明显的变化比较稳妥,一般是签字的方式。 这不仅可以防止频繁的更改,还可以让客户意识到更改导致的工作量增加是项目延迟的原因。
最后,变更时必须保证最终方案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对所有变更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变更按要求完成。 范围管理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施好范围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