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机“赚钱”陷阱
免费玩应用赚大钱是馅饼还是陷阱?
甘肃日报12月8日电 据兰州晚报报道,“手指刷视频就能赚钱”、“玩游戏就能TX”、“每天走一万步就能领红包”。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福利”,你兴奋吗? 近年来,一些打着“轻松赚钱”噱头的App频频出现,吸引了大量用户下载安装。 然而很多人下载后却发现,现实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容易”,“赚钱”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套路。
“介绍一款看书赚钱的app”“赶紧下载app吧,一天看三十章,最近赚了七十块钱,一块钱就可以TX,不仅可以免费看小说,还可以我也可以轻松赚很多钱。” ……市民小杨最近频繁被某小说阅读APP的广告刷屏,广告声称“看小说可以赚零花钱”,一天可以赚几十块钱,新注册用户可以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红包。
出于好奇,小杨下载了这款阅读应用,却不料,她陷入了深深的“套路”。 用手机号码注册账户后,系统提示小杨获得了“2元红包”,但如果她想将这2元TX到VX,还需要完成平台规定的各项任务才能获得“2元红包”。赚取金币。 只有“连续7天登录”才能获得“2元TX特权”。 “我看了一个小时的小说,赚了三万多金币,但在TX,这些金币只能兑换30美分。” 这让肖阳傻眼了。
目前,在移动应用市场上,以“赚钱”为噱头的App不在少数,而且覆盖领域广泛。 记者下载了多个软件后发现,此类软件中的所谓“金币”并不等同于现金。 广告中声称的高价值金币兑换成现金往往只有几毛钱,只有累计赚了几十块钱才可以TX。
除了“套路”的繁重任务门槛外,赚钱应用还聚焦于用户真实的社交网络。 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得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拉人头”赚钱,从而增加App的下载量。 体积和流量。 被邀请者需要每天完成任务并持续使用应用才能让用户赚取现金,而他们付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一点也不“轻松”。
除了回报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之外,使用此类App还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使用过“赚钱”APP的用户,下载后没多久,手机上就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包括网贷、刷单等。
对此,甘肃浩仁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晓东表示,“赚钱”App存在过度索取用户权限、更改手机设置等问题。 它要求用户允许读取地理位置和地址簿信息赚赚零花钱了,然后才能打开。 超范围主张权利、收集个人信息,使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此类App仍处于法律真空状态,徘徊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整顿赚钱应用行业存在的乱象,亟待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合力整顿。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