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专家真是了不起。 他们建议低收入人群可以把闲置的房子出租,私家车可以去滴滴。 委婉的说法是:这是低收入人群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 或许在专家眼中,“月收入1万元确实是常态,中国大部分人月收入都已经过万元了”。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月均收入1715元。 以二三线城市为例,服务员包吃住一个月3500左右,每天8小时; 没有五险一金; 工厂996一般每月工资4500-7000; 滴滴师傅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个月才8000左右。 注意,这些只是月收入,不是到手的,扣税、充电费、电话费、罚款、油钱、保险等等,很多隐性开支都在月收入里。
专家们一直在叫嚣:年轻人应该不遗余力地赚钱。 各大互联网公司年薪在70万至80万元,证券公司年薪逼近100万元。 搞直播成为网红是不可能的。 “这辈子不可能打零工了。”我们生活在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时代,这真是一个劳动者大丰收的时代。因此,专家认为“月入一万确实是常态” ”如果你一个月都赚不到钱,那说明你不努力!
我不禁再次心潮澎湃。 这种选择性认知不就是火车上问谁买票的缩影吗?
从相关数据来看,2022年,除部分主要互联网公司外,A股上市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为15万元,月薪确实突破万元; 8100元; 再看私营企业,平均工资5.78万元,月平均工资4800元。 在普通人中,有多少人能够进入大工厂,成为职业编辑或成为企业领袖? 大多数人不是都在5000左右吗?
确实有月入一万的普通人,但这些人却放弃了自己的“时间”、“身体”和“亲情”。 他去了28个地方当搬运工,大家都被感动了。 虽然他的月薪过万,但却是用超强的体力劳动换来的,而且仅限于大城市。 普通工人的工资、合租住房、拥挤的地铁、车贷、巨额房贷,一万元看似标配,实则被迫。 如果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就没有钱了,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 。 “月薪轻松一万”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何赚钱月入1千,能赚到这份收入的人确实不多。 至少90%以上是合法公民。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有同感。 我说,公考后,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3000,但是普通人的4000还不如别人的3000。 公务员的3000块就是“零用钱”、奖金、补贴。 ,五险一金,年终奖等福利让人羡慕,这么看来月薪也就三四千,但是生活质量,差距,啧啧啧……
最后,不要沉迷于这些。 有的人一个月有5000,就出去打工。 来回不需要时间。 加班熬夜,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什么是高消费,什么是刚性需求。 社会性动物被称为社会性动物是有原因的。 不存在在紧凑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是时候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