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城快运平台Flash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华山资本领投,这是继6月完成C+轮融资后,半年内完成三笔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几乎同时,业内宣布,另一个跑腿平台“帮助拉拉跑腿获得近1000万pre-A融资”。
老“球员
“继续加持资本,新玩家频频进入游戏,同业快递C端即时物流行业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依然是热身跟风的局面。事实上,在这种格局的玩家中,不仅是专业的跑腿平台,三大外卖平台早就推出了跑腿购物等入口,除了送餐外,还增加了帮忙、买单等多元化场景服务;J East的达达也在今年从B端切入C端,推出了全新的APP,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已经被很多人盯上了。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同城快递是物流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未来五年将保持30%的增长速度,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随着消费升级,需求持续增长,除了快送UU差事等直送平台,还有外卖、众包物流平台等进入博弈,几场近战,未来格局如何?
专属直送服务 闪送未来不就是发送吗?
对于同城C端直送平台,如闪送、UU差事、大家快递等,一方面是马不停蹄赛马,另一方面是在业务品类拓展上,目前各具行业影响力,下半年回归理性开始了拼职业化与服务的竞争阶段。
据了解,在上一轮融资后,闪送大力升级闪送人员的设备,加大技术和大数据的研发力度。作为长期深耕C端的实时物流平台,依托多轮融资,在行业内发展迅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近日,宣布与百度地图达成战略合作,合作结束后,闪发将利用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精准定位、电动车骑行导航、百度鹰眼等专业地图服务;此外,百度地图客户端还增加了闪送门户,以增加其业务订单。值得注意的是,据闪送
消息称,“未来在百度地图客户端中,闪送将增加更多服务,如周边消费、购买鲜花和蛋糕等服务。从文中可以看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限于专卖,还涉及同城帮买、同城代购等个性化生活服务。
事实上,目前相比其他跑腿平台,闪送只涉及帮助和配送服务,但C端即时消费具有低频的特点20种副业兼职平台阿里众包,如果仅限于帮忙和帮忙势必在订单上受到限制,闪送选择切入同城生活服务配送也是必然。
另一个平台,UU
差事也定位于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成立短短两年时间,UU差事现已覆盖72个城市,预计年底将实现覆盖200个城市。入驻时致力于建立跑腿行业标准,统一跑男形象,统一配送流程,制定步行导航计费和小时计费模式,统一配送人员审核标准,建立社区统一管理模式。
各平台建立直发标准,不仅是行业的理性选择,也表明他们在“暗中争夺”行业标准话语权。
打好补贴战 外卖平台难突破“跑腿购物”
就在专业城快运平台起起伏伏之际,3月,美团外卖悄然推出针对C端的“跑腿购物”服务,涉及帮忙、帮购等业务,包括单据、电子产品、钥匙、服装等,此前,百度外卖也在其平台上推出了帮我买、帮忙、帮送等业务。
由于各外卖平台
业务同质化特征,当外卖平台线上消费增速放缓时,就不得不寻求更多场景化、差异化的服务。随着同城即时物流的爆发,平台依托其熟练的配送团队和庞大的线上流量,入站ToC跑腿购物是其最便捷的渠道。
但目前外卖平台的跑腿购物业务似乎相对“冷清”,大部分平台靠打“补贴战”来获取订单。比如美团外卖,每天会发放5元无门槛跑腿购券。另一个问题,对于外卖平台来说,以送餐为主营业务,而平台每人可以接多个订单,派送人员还可以派送等文件、鲜花等,用于长期使用的保温箱,高频短途外卖配送,相比同城快递平台的直送,在专业性和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因此,
外卖平台发展toC业务是为了拓展业务,要想在跑腿中突围,需要改进配送设备和后端技术。
巨头进入游戏J东阿里C端“争粮”?
在这个领域,新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总是逃脱不出一个魔咒,面对J East Ali这样的电商巨头,“要么被收购,要么在被收购的路上”。在实时物流行业,如闪送、UU跑腿等似乎还没有进入电商巨头阿里和J Dong的“怀抱”,但J东物流旗下的达达已经开始进入C端。不仅为C端推出了全新的APP,还与J东物流深度对接,在C端制造了巨大动力。目前,达
达正在加快发展同城一小时快递服务,大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投放平面广告进行宣传推广。作为J东在众包物流方面的重要布局,达达除了承接J东商城、J东到家的订单外,还看好C端市场。
J东大进入游戏后,阿里投资的即时物流平台点美达会进入游戏吗?目前,点维达也主要针对B端商家的众包交付,但据透露,阿里的点维达正计划带着 Ele.me 进军C端,未来进军ToC市场势在必。
在J东的“出口”和阿里
的新零售布局,即时物流势必成为各自生态布局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关键,随着巨头的加入,J东和阿里是否会在C端展开一战?
经验:行业内还有哪些痛点?
虽然同城快车TOC业务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巨头进入博弈,但行业内仍有不少痛点。
首先,在价格方面。记者从海淀发件物品到朝阳区,共约20.4公里(百度地图计算),重量不足5公斤,分别有闪送、美团外卖、百度外卖跑腿购物、达达等订单,除达达费36元外,其他平台费用都在40-60元之间。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你能负担得起40-60元价格寄小件物品吗?可想而知,目前行业存在单价高等问题,未来要想赢得大量用户,就要努力在各方面都把价格定得贴近老百姓。
其次,在计费方式上。记者在体验中发现,每个平台在权重加价、距离加价、夜间加价等计费方式方面的标准不同,同一地点存在多个不同的距离。记者在每个站台上从A到B输入同一地址,平台间显示的公里数相差约4公里,说明双方使用的定位技术和服务路线不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再次,送货员保安。目前,闪送、UU跑腿等平台都是24小时服务体系,派送人员入职门槛低,知识水平不同,平台在审核方面的标准不同。配送过程中使用的交通工具也不同于地铁、电动车、公交车等,安全系数难以控制。由于配送人员未与平台形成劳动关系,各大平台在制定保险标准和货物损失赔偿方面不统一,导致配送人员人身财产安全存在一定不足。
最后,就分配流程而言,目前,在
C端配送行业,除了专业的直送平台,包括外卖平台、电商平台,在配送人员标准和配送设备方面缺乏专业性,无论是TOC业务作为副业的延伸,还是专攻这一领域的平台,未来都需要建立统一的配送流程和配送标准, 打造自有品牌,提高用户粘性。
现代物流报记者 温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