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1. 选择带有死亡责任的重疾产品(确保您拿回本金)
比如泰康的乐安康,30岁男性,30w重病+30w死亡+6w小病(可赔3次),每年保费7470元
2. 选择没有死亡责任的重大疾病
达尔文,30岁男性,大病30万元+小病7.5万元(可分3次赔付),一年仅需4665元
现金价值
该产品与其他消费品不同的是,现金价值逐年增加。 事实上,从第27个保单年度开始,当受保人年满56岁时,保单的现金价值就已经高于所缴保费。 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成本和利率,可以视为成本回报型产品。
如果到了100岁,没有重病身故,现在的价格就足足26万,带死亡责任的重疾产品也只少了4万。
同时,我们每年用多余的2803进行投资,连续20年每年节省2803。 如果按最低年利率3%计算。 事实上,到了第20年,本金+收入就超过7万了,更不用说40年、50年后了。
运用理财方法购买重疾保险
首先,做好足够的保险保障,以最合适的价格购买最充足的重疾险。
其次如何赚钱理财,不要贪图退货产品。
三是合理运用现金价值。 记住,如果你死了,除非你病得很重,否则要偿还当前的价值。
第三,利用超额保费合理理财,增加储蓄。
80%
如果你了解保险,你应该听说过分红保险,但是分红保险真的有红利吗? 那么到底是理财还是保险呢?
1. 什么是分红保险?
属于理财类、具有分红功能的保险产品。 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该险种上一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形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一定比例。
因此,分红保险的本质是人寿保险,加上少量的红利。
2. 股息从哪里来?
基金经理拿钱去买股票,那么买分红保险的钱去哪儿了呢? 这需要了解三个速率:
A、死亡边际率:死亡人数少于预期,产生盈余;
B、利差:投资收益高于预期,产生盈余;
C、费用保证金:管理费用低于预期,出现盈余。
以上三点是保险公司赚钱的基础。
即“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来源于保险公司假设的死亡率、投资收益率和费用率与实际的差额”。 这有点令人困惑吗?
翻译白话就是:买这个保险的人多了,死的人就少了,投资其他险种赚到的收入就是扣除基本运营成本后的钱。
也就是说,当实际参保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假设,或者实际投资回报高于假设回报时,保险公司就赚钱了! 这些差额就是给你分红的基本资本,是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主要来源。
3、可以分多少?
根据原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以上分配给客户。 请注意这个词——可分配盈余。
保险公司总收入-税收成本-运营成本-股东收入-销售人员佣金等=可分配盈余。
而这个最终金额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只有保险公司知道。 被保险人对最终的声明没有发言权,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
因此,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分红保险并不是一款一定会红利的产品。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呢?
原因大概有两个:
1、想要赚钱,有安全感
如果只是简单的买了保险,投资一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保险不就白费了吗? 他们都有“两股”心态。 如果他们想赚取一些利润,至少应该用它作为押金。 此前,邮政储蓄和平安推出了分红储蓄保险,存款额为5万元,还包含“意外险”。 从这个保险的承保范围来看,含金量极低,承保的种类也比较少。 ,没有什么用,只能成为银行吸引存款的一个噱头。
2. 无法管理财务
人们认为保险和理财是一回事。 其实理财的范围很广,保险就是理财的一个分支。 如果你不会理财,只想赚取一些储蓄收入,而把保险当作理财,你就会失去正常的理财收入。 6-10%的普遍性也失去了保险的全面保障。
3. 以下是购买保险的顺序以及一些提示:
1.选择保险时,首先考虑的是保障较高,健康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健康险>补充医疗险>分红收益型
2、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个人不适合购买分红保险;
3、以“存钱”为基本理财模式的家庭,宜选择一年以内的短期保险;
4.理财>保险,保险≠投资。 选择回报预期合理的投资,并用赚到的钱购买保险。
5. 那么,哪些家庭适合购买分红保险呢?
我有很多钱,而且已经有齐全的保险。 我不缺钱。 剩下的都可以买,赌博还有分红~
最后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