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毅
来源 | 公关圈 007 (ID: )
你有没有抱怨过你的父母过于节俭?怕明年穿不上新衣服,我总是买大一点的。
不久前,支付宝拍了一部暖心微电影支付宝如何赚米,讲述了一位妈妈精心策划背后的真实用意↓
01
使用支付宝红包作为情感媒介
品牌植入春风雨雨
故事的主线是关于一个小男孩想参加学校的夏令营,但看到母亲过着节俭的生活,他一直张不开嘴。就在他准备打消这个念头的时候,妈妈告诉他,他必须去。原来,妈妈在生活中存钱,是为了让孩子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答案揭晓,“一切精心策划,都是为了爱”的主题出来了。
在这个故事中,支付宝一直作为一种情感媒介存在。
故事的前半部分,小男孩讨厌妈妈的小气。妈妈让客人扫支付宝发红包,小男孩抱怨道:“再陌生的人,也要帮别人省钱。”
晚上,水果摊关门了,小男孩在做作业,妈妈在数支付宝发红包。小男孩在心里埋怨支付宝如何赚米,“每一笔账都算清楚。”
虽然小男孩对妈妈用支付宝发红包的态度是负面的,但对于品牌来说,通过小男孩的抱怨,支付宝红包“省钱”、“赚米”、“方便查账”的特点红包数量”一目了然。
随着剧情的推进,小男孩终于明白,妈妈的一丝不苟,是为了让他参加冬令营,而支付宝红包的每一分收入,都是涓涓细流的爱。支付宝红包在小男孩心中的情感印象由消极转为积极。
支付宝作为全民支付软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支付宝的发财红包作为一条暗线贯穿整个故事,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前后矛盾,反而会增加视频广告的真实感和用户的代入感。
02
接地气的场景塑造
唤起质朴的情感
我们小时候也可能对父母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实际上,他们过多的积蓄往往是为了在必要时提供钱财,让我们过上想要的生活。
他们洗完袜子舍不得扔掉,也舍不得买新衣服。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经历,物质的尴尬和家庭的温暖,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观众心中的共鸣随之而来。随着回忆慢慢蔓延……
其实仔细想想,视频中妈妈的存钱行为,不就是支付宝在生活场景中发红包的投影吗?虽然每笔钱的数额不大,但总比少量的水要好。而妈妈的节俭就是让孩子参加冬夏令营。邀请支付宝红包的行为被一层情感过滤器覆盖,实现情感输出与品牌主张的共鸣。
如果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场暖心暖心的营销无疑是发家致富的好方法。最近,微电影广告层出不穷。对于广告中刻意的哗众取宠和生硬的品牌植入,大众逐渐免疫,甚至有些厌倦。
如何把握分心与煽情之间的平衡,让观众在情感剧变中感受到品牌温度,是品牌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这段视频广告中,支付宝以情感媒介的形式进行了品牌植入。场景细腻真实,符合品牌基调。在情感营销的平衡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避免了尴尬的植入,又抓住了观众的共鸣点,用情感打动了人,展现了品牌的温度,将暖心的品牌关怀投射到每一位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欢迎朋友在下方评论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