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一些商家趁机在网络平台上宣传各种“语音培训课程”。 大多数培训课程首先以“免费专业语音培训”、“帮助他们对接高收入兼职工作”等承诺来招收学员。 然而,学员高价购买课程后,并没有达到广告宣传的“轻松月入过万元”、“培训后”。 为了保就业,有的甚至办理了网贷。
文/新华社记者 周子阳 熊嘉怡
“顶级播音老师”居然给大学生兼职授课。 课后作业是绕口令
记者发现,“高级培训班”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持续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 许多推销高价课程的机构声称,参加高级课程后,赚钱就像说话一样容易,而且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兼职机会。 “熊X教育”声称有大量录制有声读物的“内部机会”,只有高级班的学生才能获得。 ”浩
事实上,培训课程做出的承诺大部分都很难兑现。
——培训质量差。 大学生小芳花了7000多元参加了“谭X教育”有声读物培训的“高级课程”。 她告诉记者,很多原本安排的“直播课”被缩减为“录播课”,学生和老师无法沟通。 为数不多的“直播课”中,学生无法与“连麦”老师互动。 老师课后只会留下一些绕口令和普通话发音训练,对学生训练情况的反馈非常滞后。
这些培训课程大多声称由所谓的“顶级播音师”授课,但实际上大多是由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兼职授课。
——承诺很难兑现。 “我们自己找不到兼职渠道,组织承诺介绍工作机会和兼职渠道,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课程结束后,老师会很快解散学生群。” 小芳告诉记者,“送兼职赚钱”、“享受专属资源”等无法兑现的承诺。
记者还调查了“X声圈”,“张X声圈”诱导记者缴纳多轮费用,才有机会试镜、接单。交完费用后,记者发现,大部分——网站上的招聘岗位要求“专业人士竞标”,还有不少没有试镜名额。在一些APP投诉评价平台上,大量用户批评该网站“骗取认证费、会员费”、“做不到”。根本无法接收订单。”
——部分未成年人被“网贷带出”。 “培训老师会向我们展示所谓‘老学员’的兼职收入之高,并向我们强调,课程总费用只有7000多元,比原来便宜了几千元。学生可以用花呗分期付款。” 小芳刚进班时还不到10岁。 18岁的她无法开通花呗,培训班要求她通过第三方借贷机构“小X点”签订合同并分期付款。 “后来我想查一下贷款的金额和利息,但联系不上帮我申请贷款的人,我去找班主任,得到的答复也很模糊。” 小芳不知道自己要偿还多少利息,很多同学也有这个问题。 类似的遭遇。
平台上的有声读物作品主要来自专业机构
蜻蜓FM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当前有声读物市场确实处于增长期,但市场对有声读物作品的质量和主持人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在快速提高。 “蜻蜓FM的有声读物作品一般由专业录音制作机构完成,不采用兼职投稿。” 该负责人表示,平台有声读物中的每个角色都会经过多轮海选筛选出来,不乏知名主播人选。 影视剧配音演员、广播剧专家。
VX阅读团队表示,平台上的有声读物作品主要来自专业机构,很少接受个人投稿。 “对于少数作品被录用的个人主播,我们会审核他们的专业经历、相关证书、相关录制作品以及其他过往经历。筛选标准严格,不是简单培训就能通过的。” 团队建议大家不要被一些速成班所谓的“高收益”所误导。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趋势是,专业平台越来越重视有声读物、广播剧的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的水平和转播质量一样重要,是业余爱好者无法满足的。”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孙志华表示,“绕口令”和正确发音虽然是语言训练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这些并不能提高声音表达能力的整体水平。 。 配音技能训练对天赋要求较高,需要复杂、系统的技能训练方法,不是少数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提高的。
专家建议,应尽快收紧相关网络平台的责任。 此类培训课程经常在各大网络平台投放夸大、虚假的招聘广告。 深圳消费纠纷审查专家、北京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勇建议,培训班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规定办理。 相关平台严格执法。
市场监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信等多方均认为此类培训课程存在虚假宣传、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但由谁来实施常态化监管尚无定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监管职责不明确未满十八岁的学生如何赚钱,影响了培训班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性。 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权责,实行系统治理。
《语音培训班》客户招募流程:
门槛低,赚钱多,赚钱快,躺着也能赚
试听课:体验好、费用低
“声乐培训班”大多设有“训练营”、“试听班”等短期培训课程,以极低甚至免费的费用来吸引学员。
洗脑:用你的声音快速赚钱
体验式课程与播音配音专业技术培训直接相关的内容很少,而是向学生灌输“0元学习配音,月薪轻松过万”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