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用一本书,三天就变现了3000多,想把我的读书变现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开拓大家读书变现的思路。
01
阅读杆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谈谈阅读杠杆是什么。
我忘记在哪里听到过这个词,但是很有意思,所以我记住了它。
简单来说,读书也是有成本的。
例如,您的月薪为6000元,每月工作22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您的每小时工资为:
6000÷22÷8=34.09元。
如果你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那么时间成本就是34.09*3=102.27元,再加上购买书本的成本,平均价格大概在20元到50元左右。如果你看的是电子书,那么书本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读一本书的成本大概在120到150元左右。
当然,看书的成本会根据月薪、看书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读一本书,你获得的收益高于阅读它的成本,就说明这本书能给你带来杠杆效应,这就叫投资阅读。
相反,如果读一本书,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对你的思考、个人成长、变现等没有任何用处,你看完就忘了,说明这本书对你来说是无效的,这就叫消费性阅读。
那么我如何仅凭一本书就在三天内赚到3000多美元呢?
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使用的书。
这本书就是世界顶级商业教练哈夫·艾克尔的《富人的思维不同》。
这本书的订单是2022年10月20日凌晨12点08分下的,当时大概是焦虑得睡不着觉,想买点书看看。
我当时买了8本书,光这一本书的价格就33.1元,8本书的总价格是357.7元,但我实际付了167.7元。
那么我购买这本书的成本为:33.1÷357.7×167.7=15.52元。
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也写过几篇阅读稿,大概花了5个小时左右。
我个人每小时工资是27.47元,因此我的阅读成本为:
5*27.47+15.52=152.87元。
那么我是如何用152.87元的阅读成本在3天内撬动3000+的呢?
我参加了一个为期15天的创富读书营。
在这次读书会中,除了大家一起读书之外,我们还教大家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如何写读书卡片,形成知识的复合,并教授这本书的实际应用。
同时,培养财富思维,像富人一样思考。
总体来说和普通的读书会还是有点区别的。
所以我刚在群里介绍这段共享读书的时候,甚至没有海报,就直接贴出了支付码,3个小时之内,就有20多个朋友报名。
嗯,VX收到99元付款的声音确实好听。
02
为什么阅读能力很重要?
很多朋友表示,自己看了很多书,但看不懂、记不住,更谈不上将其变现。
为什么是这样?
《认知觉醒》中说:“我们之所以不能把事情办成副业赚钱书图片,不是因为我们的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我们的默认本性太强大了。”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避难易度——只做简单舒服的事情,喜欢围绕核心区域旋转,呆在舒适区,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功近利——凡事都想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立即见效的事情往往缺乏耐心,而且很容易放弃。
与写读书笔记和打字阅读文章相比,阅读书籍很容易。
想想看,当你读完一本书后,你是否就把它扔到一边了?
当我读书的时候我做什么?
我开始通过读书来赚钱,其中给我启发的书是德国金融大师Bodo Schäfer的《财务自由之路》。
在收入章节中,提供了许多增加收入的方法。
作者说,如果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你的收入一年之内可以增加20%。
于是,我心动了,就这么做了。一年后,我回顾我的收入,发现增加了46%+。
在尝到读书的甜头后,我开始读大量的书。
比如,我曾经在一本关于如何通过兼职赚钱的书中看到过“MVP”的概念。这个概念激励我去做那些我认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当场行动,开启了“MVP”模式,几天之内就赚了1500多元,而我只花了二十块钱就买到了这本书。
这就是阅读带来的杠杆作用。
比如最近读的《财富增长》这本书,我就写了近3.5万字的读书脚本,在阅读脚本里,除了写出书中有启发性的内容,还加入了个人的解读。
在解读中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下问题:
我该怎么写才能让学生看得懂?
我可以举出什么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轻松记住?
我在安排写作结构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所得,听而不厌,并且还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呢?
正是因为思考多了,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有人说我的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可能是因为我练习很多吧。
我始终坚信,阅读不是目的,能读会用才是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书,才能撬动阅读杠杆,把读过的书变成金钱呢?
03
如何利用读书,把读过的书变成钱?
(1)输出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多输出,可以是300字的读书推荐,也可以是800-1500字的书评,也可以是1200-1500字的读书脚本。
即使只是与家人或朋友说几句话,也会很开心。
还有一种输出方式,就是写读书卡,比如我的读书卡模板如下:
因为这个模板并不单单只是用来记录读书笔记的,在记录中更多的是在考验你个人对于语言转换的能力,以及对于某个概念所看到、经历过的场景的唤醒能力。
在个人行动导向上,促使你思考未来应该如何行动,思考得越多,行动的动力就越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永远干劲十足、充满活力的原因,因为我在写卡片的时候,反复告诉自己要以行动为导向,要做一个知识与行动融为一体的人。
(2)思考
只有通过思考,你才能将所读的内容变成你自己的。
如果你不只是看书、做笔记,而不去自己去思考、去运用,那么无论笔记写得多么整洁,也不属于你。
比如我最近看了《纳瓦拉法典》这本书,书里有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求,你自然就能赚钱。
当时我就在想,我怎样才能提供独特的价值?
我会一点写作,懂一点理财,还经营一个读书俱乐部。
后来,在《财富增长》读书营即将结束之前,我和朋友们私聊了一下他们的读书进度,发现很多人都已经看完了这本书,但是并没有在群里分享,也没有做好笔记。
其实,不是我不想看书、不想做读书笔记,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在想,下次读书的时候能不能升级一下?
他除了带领大家一起读书,也鼓励读友们输出,一起写读书卡,一起写读书脚本。
利用小小的读书卡,把阅读、写作和思考结合起来。
果然,这次升级之后,很多朋友都报名了下一期,甚至有朋友表示还要再看几期,了解一下情况。
(3)练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说得好,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得那么快?
因为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写作的习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写点什么,就感觉这一天还没有结束。
也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快?
因为我至少读了200+本书。读的书越多,接触的知识和概念就越多,吸收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做得怎么样,想想自己做了什么。
比如你说你喜欢读书,你读过多少本书?
你说你想通过写作来赚钱,那么你写了多少篇文章?
所以,如果你也想通过读书、写作来赚钱,那么前期,不要想着什么时候能赚到钱,而是多想想自己读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
最后的想法
《有钱人思维不一样》里有这样一句话:
思想引发感受,感受引发行动,行动引发结果
意思是说,要把想法变成成果,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行动,如果缺乏行动,无论你思考多少,感受多少,都不会得到成果。
以上就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