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第603号
《红灯记》中有一句著名台词:“穷家子弟长得早”,可现在有人也说:“富二代出身贫寒,富人家的孩子长得早”,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有两种育儿现象:
“穷养富养儿”说的是现在很多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却把孩子宠得上天,要什么给什么,其实是普通家庭宠孩子的现象。
“富人家穷养儿”,意思是很多富裕家庭会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早日树立目标、承担责任,获得更多的历练。
这是财富的问题吗?其实不是!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16岁王正奇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早成”的故事——
小寄宿生
10岁离家
我们可能都有过收拾行李离开家去学习的经历。
对于王正奇来说,这一天是在他10岁的时候到来的。
小王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家庭,在开始养育孩子之后,小王的妈妈和很多严肃的妈妈一样,特别喜欢看一些教育理念方面的书籍,探讨这样的问题:
对孩子应该“严加管教”还是“放任不管”?
她的方法并不简单,也不千篇一律。
“小的时候,我对他管教很严,全程陪着他。但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和小王约定,只陪他三年,以后的学业他自己负责。”小王妈妈说,“三年级之前,我都会陪他放学,有时候帮他检查作业,有时候帮他收拾书包。四年级之后,他什么事都要自己做,然后交给学校,就没人管了。”
小王还说,“小时候,妈妈对我管得很严,特别是一年级到三年级,后来就开始慢慢放手了。到了初中,妈妈就逐渐放手了,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10岁的小王去英国参加夏令营
四年级以后,王妈妈从关注孩子具体细节,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教育路径,不再希望孩子的童年完全沉浸在重复的作业劳动中,而是开始关注快乐学习的教育,开始寻求高质量的教育。
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北京的学校,但进京城的学校却很难,这让小王的父母很担心。
2014年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位亲戚,带来了好消息:北京一所民办小学9月份要招生了,有一个夏令营可以提前让孩子们体验。小王妈妈欣喜若狂,果断给小王报了夏令营。通过夏令营的体验,小王爱上了这种愉快的教学模式。
“最后一天有校长的讲座,刘波清澈的眼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妈妈笑着说,“一切都让我觉得这是为小王量身定做的,也说出了我当时的想法,所以我果断决定来北京读书。”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开始在不同的地方学习似乎有点早,但幸运的是,小王很早就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似乎对这一天早有准备。
从二年级开始,他们每年暑假都会送小王去参加夏令营。第一年,他去了香港,一个人呆了七天,在机场分别的时候,母子俩都偷偷抹泪。第二年,他们去了新西兰,呆了二十多天。这一次,小王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妈妈也发现他的适应能力还不错,心里更放心了。
2014年9月,小王的妈妈把小王送到了北京市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10岁的小王开始了寄宿生活。
2014年,小王的妈妈把小王送到了北京西安机场读书
开波小队队长
11 进入初中
如果这么小的孩子离开家去别的地方读书,母亲会感到难过吗?
当然!
回忆起这段经历,小王的妈妈心里满是悲伤。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他10岁送去寄宿学校的时候,我们也曾担心过,好在老师们对他照顾有加,经常和我们电话沟通。小王也学会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就请教老师,还会去安慰低年级的孩子。”
10岁的王正启住在宿舍里,他读五年级,宿舍里都是混龄学生,甚至还有一年级的学生,他虽然年纪小,但却是他们的小哥哥和主心骨。
这期间,小王的爷爷退休回北京了,小王周末会去看望爷爷,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接到车,而是要自己坐地铁或者公交。
“一开始,我根本找不到那个地方,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小王回忆道。
但当时爷爷家正在装修,他没法直接去爷爷家,只能先到隔壁的旅店开个房间,在那里等候爷爷过来陪伴。
孩子平日住在学校,周末在酒店等爷爷,这样过了半年,小孩子承担起了责任,长大了。
2015年,小王和同学们在凯博
参加凯博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后,王正启读完五年级便升入凯博初级中学,11岁的他又开始了初中生活。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小王变得坚强多了,不再是那个想家就哭的孩子,有时候还表现得像个小大人。
在开博校园里,王正奇一直都是“小班长”,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组织班级活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习,处理日常事务,甚至化解同学间的矛盾,虽然看上去稚嫩,但工作做得很到位。
“开博学生电视台”开播后,他成为开博第一批小记者之一。
这个“早产”的孩子,逐渐学会了努力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他们用自己的成长诠释着“坚志、修德、求是、创新”的凯博校训。
他说:“我一直很受人们欢迎,可能是因为我从来不只是任何地方、任何活动的旁观者。”
2015年小王参加凯博真人CS比赛
“小小厨师”
14岁进入高中
不做旁观者、积极参与、努力承担责任,这些价值符号在开博小学、初中时期,都写进了王正启的人生。
2022年,14岁的小王考入康福国际高中。
凯博慈善夏令营开营时,他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助教,参与班级管理,教孩子们英语和玩游戏,协助外教与学生沟通,帮忙管理很多比他小的孩子,甚至很多比他大的孩子。
2016年小王在开博学校庆祝12岁生日
两年后,小王参与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主导的一个金融项目。项目分成很多小组,他轻松当上组长,带领着很多大学生做科研,他们是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的兄弟姐妹,年龄都在21-23岁之间。他们齐心协力,写了一份长达11页的金融研究报告。
对于小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他是“中国儿童烹饪大师”。
他说,“我们都挺好的,一开始他们可能没留意你的年龄,你进团之后,就算他们不想当团长,只要你给他们一个方案,大家可能就默认你是团长,然后你带领他们去做这些事。”
从开博到康福自己创业卖鞋能行吗?,“善良、利他”一直是学生们的信条,而帮助别人而不是做旁观者也正是王妈妈对他的期望。
即便是母子难得的相聚时光,小王也会陪着母亲参加慈善活动,为了在慈善活动中给社区居民免费发放腊八粥,他有时甚至会在凌晨4点就起床准备熬粥的材料。
“我用比我还高的大铲子不停地搅拌锅里的粥,防止粥粘底。虽然手在发抖,头上大汗淋漓,但我心里却很开心。一个小时后,腊八粥好了。我继续把粥分给大家,大家都吃得很开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小王回忆道。
腊八节煮粥共享的幸福时刻
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耽误小王的学习。在学校里,他会以同样的热情与同学们探讨学术,探索未知。他的世界不只有眼前的成绩,还有世界,还有远方。
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他轻松取得了7门AP科目5分、3门AP科目4分、托福108分的成绩。
发现自我
15 开始营业
在康福国际高中的学习是一个提升思维、在合作中成长、发现自我的过程。小王选择了多种AP课程,其中就包括他最喜欢的经济学。
“我觉得经济学很有趣,它可能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经济学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课题往往需要探索各种可能性。在,老师不仅会跟我们讲学术,还会跟我们讲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我发现我对经济学和计算机很感兴趣。”
2022年康福中学运动会小王(举牌者)
这位经济学爱好者15岁就开始了创业之旅。
小王是个喜欢运动的孩子,初中时喜欢篮球,高中时爱上足球,还担任过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他们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在BGBC国际高中锦标赛决赛中夺得第四名。
小王和同学们夺得了奖杯
2022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好动的孩子被困在家中,在家学习期间,小王发现了一个机会,他做起了线上卖鞋的生意。
虽然生意不大,但他深知创业的艰辛。他用自己的压岁钱开始创业,但由于不懂行情,第一个月就亏了三四千元。但他没有放弃,不断学习,找到了很多线下、线上的销售渠道。他向母亲借了1万元,重新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为自己赚了十几万元的学费,还通过学习品牌营销,掌握了鞋业的市场环境和热度,使自己的销量大大提升,那些原本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营销管理经济理论,一下子都活灵活现了。
最后一个学期快要开学的时候,他用卖鞋赚的钱给奶奶买了助听器,给妈妈买了一双鞋。
2022年,小王和朋友们在美国乔治城大学
但他也有更深刻的经历和思考。
看到人们成群结队地追逐利润,小王突然想到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我们是不是应该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去换取金钱?也许当你站在价值链的更高位置时,你的劳动越有价值,你的时间就越有价值,你就可以换取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永远花在这些重复的开销上。”
世界我来了
2022年申请季,刚满16岁的王正琪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专业提前录取。
他开玩笑说,他是通过卖鞋考上纽约大学的。
但他也会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就像他走过的每一条路,克服的每一个困难,承担的每一个责任,都将成为他明天晋升的台阶。
如今他期待着探索经济学的世界,了解风险市场,探究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波动性,也期待着探索新的文化,在国际社会中拓展视野。
他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他不再是那个爱哭鬼了。
2022年小王考入美国布朗大学
小王从小就离开家,在凯博工作了4年,在康富工作了3年,虽然吃过一些苦,但他说回头看,没有遗憾。
“你玩过游戏吗?”他说,“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在游戏中遇到‘敌人’时,这意味着你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经验值和战斗力都是通过战斗获得的。你必须打败怪物才能升级。”
因此,那个不断与怪兽战斗的孩子最终会变得无比强大,能够踏上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
你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错过,将来也会得到双倍的回报。
因为,人生没有浪费的旅程。
因为,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都离不开一种教育,那就是孩子的“责任感”。
这与家庭富裕与贫穷无关,但关乎家庭的未来。
2022年春天,小王和同学们将回到开博,与老师们团聚。
【视频】小王的成长故事
·结尾·
欢迎大家收看4月24日(周六)下午2点的开博教育分享会,无论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高考,我们都会为那些着眼未来、不愿限制自己创造力的孩子提供双轨制。
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健康完整的身心素质,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变化,一个拥有充沛生命力和强大思维武器的人,将是无敌的。
点击分享会图片,听剑桥大学刘雨燕博士为您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