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克胜的第65篇原创文章
一个专家一定是方法论的爱好者,有一套严谨的做事方法和规则。
———周作洛
后台回复“资源收藏”,即可领取大礼包,详情在最后,看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成长有其规律可循,前期打下的基础可以让后期更加稳固。比如:通过了解自己,然后制定价值观、原则、思维框架,再指导职业规划,从终点出发,逐步实现。
对于知识和经验,你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专家的肩膀,看得更远。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学会成长:爆发式增长的25种思维模式》,作者周作洛根据亲身经历,整理出了25种重要的思维,分为5种类型,
先选对题再解题:人生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五种思考方式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解锁更好的生活解决方案:既然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做出选择,那么让我们来讨论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社会的客观本质,更好地成长。
看见与相信并存: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从头开始强调实现是两次,规划是一次。这五种思考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看见。
个人发展靠管理:如果你的作品足够优秀,想要卖出高价,就需要更好的推广。你可以学会通过5种思维来管理自己。
我挑选了其中的 6 点,整理成笔记与大家分享:
01 做出选择
筛选思维:随机选择的生活不值得过
你有没有想过,在过去的岁月里,你本可以做出哪些重要选择,让你做得更好甚至更好?可能有一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一生都在做选择题,然后回答问题。最大的痛苦就是答对了问题,却选错了。这是一种“筛选心态”。
01. 定义筛选意味着有足够的选择,而不仅仅是“选择”。扩大你的选择,更多的选择会通向更好的方向。
02. 成本——凡是有选择的地方,放弃就必须有代价。这个成本就是机会成本,因为如果你选择了这个,就必然会放弃其余的选择。它是独一无二的、排他的、不可逆转的。
03、提高标准,赢得人生。有些人可能不如你优秀,但他们有高目标、高标准,不满足。他们最终的成就可能远高于你。做选择时,你需要在心中有“标准意识”。有筛选心态的前提是提高标准。这两句话会让你受益终生。
要有自己的评判和选择标准,比如多读优秀的书和电影,多结交优秀的人等。即使时间很多,也值得。只要方向正确,何必担心到不了罗马呢?
04.永远都有选择。很多人说自己别无选择,只能找借口。选择就是筛选出你可以做的选择。凡事都有选择,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掌握这种心态,也许在未来的几年里,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那些重要的选择上+提高你的标准,做出一些你将来不会后悔的决定。祝你好运。
赛点思维:错过小机会,抓住大机会
生活中一些与你最终结果相关的选择是被认真对待还是被忽略了?当你拥有赛点思维时,这种思维会帮助你更好地前进。创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如果你对同一种思维有不同的称呼,你可以自己选择。
赛点:比赛进入关键时刻,是决定胜负的时刻。人生中某些选择也会决定未来,坚强的人会紧紧抓住赛点。
01.原则一|错过小机会,抓住大机会。很多人没有分寸感,不知道人生中什么是大事,所以活得迷茫。大机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改变,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大机会。
02. 原则二|做人做事——关键时刻别犯错。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种准备就是在关键时刻别犯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后面的大好机会。
A 无论你做什么,一定要确保你知道影响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点。
B 那么,你永远不要把你的时间、精力、努力平均分配在每个节点上,而是永远投入在关键节点上,因为关键节点决定成败。
思维升级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现在的工作的核心节点是什么,是否把它当成一件平常事来对待。也可以反思自己过去是否错过了什么大机会。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02 给出答案
专注思考:只有专注,才能同时做很多事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矛盾的理念和词汇,比如专注和平衡。两者看似互相冲突,很容易在关注其中一个的同时而失去另一个。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两点背后的逻辑。
目标:能够集中精力掌握一项技能,同时处理多件事。
01. 专注 | 时间有限,做任何事都要专心。副业赚钱观点:“只有主业很厉害的人,才适合做副业,否则很容易耽误主业,副业也赚不到多少钱。”“专注”就是把对主业没有帮助的事情都搁置一边。
02. 多任务处理 | 你的开发速度取决于你能同时做多少事情。如果你只会做设计,你就只能做设计师。很多有天赋的人比大多数人发展得更好,很大原因就是他们能同时做很多事情。
03. 解决方案 | 专注成就效率,让你可以同时做很多事。问题是,你应该专注还是平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有个品牌营销策略叫“沸水效应”:水如果不加热到100℃,加热到95℃也是浪费。为什么说是浪费呢?因为如果只加热到95℃,只要不继续燃烧,热度就会下降;
但如果加热到100℃,水沸腾了,只要保持小火,水就能一直沸腾,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也是如此。
这背后有两层含义:第一,一开始的时候你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烧开一壶水;第二,水烧开之后,只要你保持小火,水就会继续沸腾。
应用:通过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即烧开水,然后花一点时间稳定下来,就可以让水保持在100度。利用“专注+烧开水效应”,你可以同时成功地按顺序做多件事。
减肥: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每天增加减肥的时间,快速完成减肥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做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用“小火”维持就行了。做事的模式就叫“逐一分解,分而治之”。
04、总结一下,专注最大的秘诀就是学会放弃,因为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去做大事,但是专注的最终目的不是只做一件事,而是提高效率,同时做更多的事情。
变量思维:在同等规模的竞争中,谁能发现变量,谁就能获胜。
人生就是一场解决问题的旅程,解决每个问题的时候,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但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一群人解决问题的旅程,就是他们之间竞争的旅程。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提供可变的竞争策略。高手热爱竞争,积极拥抱竞争。
从商业角度看待个人成长,商业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变化。
1. 总会有新进入者扰乱现有局面。
2. 现有格局下的每个竞争者都不想维持现状。每个人都试图做一些事情向前迈进,挑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这就是商业令人兴奋的原因。
变化是由变量驱动的。
变量是服务于少数人的,也就是最先发现变量的那群人。一旦所有人都开始关注变量,变量变化带来的利益基本就被瓜分了,所以才说“能发现变量的人胜”。变化越明显,致命性就越小;对手越明显,真正的危险性就越小。
01、在常数的竞争中,谁能找到变量,谁就能获胜。体育是最公平的竞争行为,但在职场和商业环境中,只有成功和失败,没有绝对的公平。这种“不绝对的公平”也是商业的魅力所在。常数的竞争非常艰难,引入变量参与竞争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在竞争常数的同时找到变量,这样就不必和竞争对手在常数上竞争了。
02、如果只关注常数,就永远找不到变量。变量思维的本质是竞争策略。大多数人害怕竞争,因为竞争意味着抢夺,这是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但真正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都是从最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此外,最重要的是,竞争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斗志。例如:T宝第一主播薇娅,李佳琪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竞争意识也让前者提升了流量影响力。
寻找变量的方法01:寻找变量的时候,一定不能只关注常量,而要开辟新的战场。
寻找变量法02:寻找新战场,重新选择竞争对手。竞争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自我成长。可以通过变量重新选择竞争对手,同时摆脱原有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很多人用这种方法进行个人成长。
寻找变量方法03:拓展产品品类,重新定义竞争方式。
这个变量最有效的时间是你第一次找到它并第一次使用它的时候。因此,在寻找变量时,你应该始终在路上。
03. 留出成长时间,培养变量。很多人忙着却不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两三年后基本没有成长的原因。毁掉一个人最阴险的办法,就是让他太忙,没时间成长。如果你想继续成长,就要时刻给自己留出时间,培养变量。
确保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阅读和听课。你甚至可以把这些事情作为必修的学习任务,让它们和你的工作任务一样重要。甚至可以在工作时间做这些事情。
03看本质
真正的思考:没有真正的反馈,就没有强化循环
成长不是瞬间爆发,而是持续稳定,我们提倡持续成长。短期成长与长期成长的区别,不在于自律,而是能否得到不断推动你前进的反馈。本次分享将探讨如何理解强化循环和真正的反馈,实现“持续成长”。
01、持续增长:需要强化循环。这是系统论中的一个术语,最早了解它是在《系统之美》一书中,刘润在《商业洞察》中根据这个理论分析了几个商业案例。
任何系统只要构建一个强化循环,就能自动不断扩展和成长。让无数的因果链形成一个闭环。闭环之后,圈圈转,难分因果。因亦是果,果亦是因。
正反馈:长得好看的人会更漂亮;瘦的人减肥动力会更大。增强循环解决了动力不足的问题。
02.强化循环:需要真实的反馈。做慈善很难,比做生意更难。做生意和做慈善最大的区别就是,做生意有强化循环,做慈善没有。这是因为做生意有真实的反馈,做慈善没有。
所以现在有钱人都在做商业慈善,用商业手段做慈善可以提高慈善的效率,有真实的反馈才能更好的改进解决方案。
03. 真实反馈:你需要走出自我意识,走进现实世界,才能获得真实反馈,才能对抗监管循环。很多人经常想放弃,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就是真实反馈。
获得真实反馈是为了抵消延迟反馈。就像减肥一样,你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启动强化循环。
启动增强循环有四个关键点:
第一,你要能够接受、包容真相,因为真相是最有力的反馈;
二要看到真实的结果,进入现实世界,思考清楚,更加贴近事实;
第三,尽量正确地归因。错误的归因会让你离强化循环越来越远。
第四,获得真实的反馈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消监管循环和滞后反馈。
发现一个变量,可以让你短时间内快速成长;找到一个因果链,可以让你完成阶段性的成长,找到一个强化循环,才能不断成长。
为了启动强化循环,我们必须找到积极、真实的反馈,这是成长的根本驱动力。
摘要:持续成长需要强化循环,强化循环需要真实的反馈,而真实的反馈需要走出自我意识,走进现实世界。
行动改变:提升认知/提升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行动。想想在哪些方面,你因为得到正面、真实的反馈而获得持续的成长?在哪些方面,你因为缺乏真实的反馈而只取得短期的成功?学会创造持续的成功,通过设计流程寻找正面、真实的反馈,创造正向循环。
04 看清未来的迭代思维:从鲁莽法则开始,持续用迭代思维行动
首先,看看下面是否描述了你:为了完成一件事情,你觉得必须要完美无缺才可以提交,你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不断推迟时间,做事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痛苦,因为经常会浪费时间而且结果也不好。
具体例子请看我写的文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凡事都要先开始。不开始,就永远到不了终点。开始可能很糟糕,但必须开始,因为一切都取决于迭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完成,再完美”的补充版。先开始,再完成,最后完美。
开始: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开始,你就会走向成功。
完成度:不管质量如何,都要做好一项任务;
完美:就像一个软件,不断迭代,功能不断丰富,越来越好。
什么是迭代?成功需要N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你走的每一步都可以称为一次迭代,每次迭代的结果都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值。每次迭代都是为了离目标更近一点。
迭代思维是我们很早就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可惜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就把它抛弃了。
1. 迭代增长:人生漫长,起点不决定终点
有些事情是注定会发生的,比如如果你继续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太多人看不到两件事。
一是自己现在的处境,总是给自己设定与自己现在的能力不匹配的目标,然后不断被现实打击,直到开始怀疑自己。
第二是事物演化的规律,我总是给自己制定不合理的晋升计划,导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屡屡受挫。
2. 迭代思维:从鲁莽法则开始,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拓不华:“人生总是有很多困境,如果你在做与不做某件事之间挣扎,那么就不要再三思考,直接去做就好。鲁莽的人更容易获胜。因为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情就会永远以‘假设’的形式留在你的脑海里。由于没有真正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后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而如果你去做了,你就会进入一个尝试、反馈、修正、进步的循环,最后至少有50%的几率你会成功,并且不会后悔。”认知决定行动,做大事的人不会犹豫,成就大事的人不会拖延,鲁莽行事的人更容易获胜。只有先做副业赚钱读书笔记,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3.质量迭代:一开始不要以高分为目标,而是要不断迭代才能达到高分
出版界的资深人士——王留权先生。
问:“我想写一本写作领域的经典著作,该怎么办?”
王老师说:“经典是沉淀出来的,你赶紧出个新版本,然后每一两年迭代一次,可能最后就成了经典,现在就抓住这个位置,不要退缩。”(一个人说的话跟他过去的经历、走过的路有关,这句话的意思是,王老师说的话有适用的场景)
4. 规模迭代:一开始不追求规模,但不断迭代以达到规模
时代变了,今天公众号运营市场是红海市场,你做60分的东西或者同质化的东西,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一定要做80分甚至90分的内容。为什么?因为现在获取用户是靠竞争的。余俊说了一个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公众号的竞争从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竞争。
质量一步到位,量级逐步迭代。只有质量一步到位,才有机会进行量级迭代。很多后来者做到的事情,都是用“以口碑开始,以量级迭代”的思维实现的。量级迭代的起点是什么?答案就是质量和口碑。
05最后
基于这几种思维类型,我做一个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原著,思维内容的解读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根据个人理解不断完善。
记住,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来降低自己的获取成本,但不代表那就是我们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优化它,并内化为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
后台回复“资源收藏”,即可领取大礼包。
【套餐01】
包含各种实用的PDF文件,设计方向的各类文件,以及提高个人技能的学习文件。
【包02】
知识体系资源集合,按照KMIMT知识体系进行组织。
内容的顺序是,首先要有基础知识,然后掌握思维方法逻辑,然后从参考资料中汲取灵感,依靠各种素材在脑海里形成输出,最后通过设计工具输出作品。
作品不是无意义的娱乐,需要通过货币化实现正向循环。
知识库:一些基础知识,以了解为目的,比如设计文化、历史等。
思维图书馆:设计方法、技巧、经验与理论,
灵感图书馆:在线和离线存储,
材料库:原型模板等半成品,
工具库:设计相关软件网站,解决问题
回复“资源收藏”,即可领取我为你准备的礼物。
欢迎点赞转发哦~
感谢您阅读本文。这对您有帮助吗?如果您觉得不满意,可以看看其他文章:
欢迎阅读:
偏见的一页又开始了
设计/聊天/读书笔记/小贴士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一页偏见”公众号,和我一起用思考对抗时间的流逝。
每周思考 | 如何放慢脚步? png.png 每周思考 | 如何放慢脚步? png.png 每周思考 | 如何放慢脚步? p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