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流行一种赚米方式,就是下图的电子木鱼直播: 这和之前小狗邦迪的直播是一样的逻辑。 发表评论后被软件抓取,会弹出某个点赞+1。 回馈礼物会带来功德+更多。 今天我们将分享...
前段时间流行一种赚米方式,就是下图中的电子木鱼直播:
这和之前小狗蹦迪的直播是一样的逻辑。 发表评论被软件抓取后,会弹出某个功德+1,打赏礼物会增加功德+更多。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项目的优缺点。 电子木鱼直播能赚米吗? 先吃螃蟹的一定会赚米,不管是出于好奇而给小费的,还是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复制而支付代理费帮助搭建直播间的。 最后,你可以赚米。 当然,如果动心了,就不用搜人名交中介费了。 应该可以进行搜索。 好了,回到这个项目的赚米逻辑。 这个项目的逻辑和之前的Puppy 是一样的。 它依靠交互设计来奖励,然后快速收获回报。 项目死掉跑路(比如你还能看到Puppy 的直播或者上下火车。)。 评论=增加价值。 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很好,但是不够耐用。 一旦失去新鲜感,或者有人举报说是无人直播,立马就凉了(赶紧找代理变线)。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项目应该怎么调整呢? 电子木鱼升级玩法首先摒弃了木鱼的交互形式。 如果你想从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人那里赚米,你应该知道信徒什么时候愿意出钱。 敲木鱼的和尚,在信徒眼里就是在做功课,他们不需要付钱,更何况你做的电子木鱼还吸引了年轻的好玩的人(如果你抢着割韭菜走人很快就好像我没说一样)。 改成烧香的实景拍摄循环,或者用蜡烛、佛灯代替。 这是唯一的祷告方式。 如果你给赏赐,我给你供灯/烧香,佛陀给你加持。 逻辑会顺畅。
而直播间的评论互动还会继续,还会有人许愿。 没钱打赏的也可以帮你提高直播间的人气。 如果你有金钱奖励,那么你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 其次,丰富你角色设计的细节。 刚才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看看这个。 这是师父的称呼,还是信徒的称呼? 明显不是。 头像一瞥寺院一角,短视频发布佛系鸡汤,钟声、鸟语、花香、师父帅气的背影。 哎,一个信徒的形象被勾起来了,就算你不靠形而上学的咨询来实现(你可以),它也给了你一个丰富的立体形象。 那么别人祈求什么呢? 不就是为了心安理得,前程似锦吗,形象塑造好,自有福气。 风控完毕,绝杀完成。 有的戒友说你这是打着佛的名义骗钱。 你不怕报复吗? 我们不是还有最后的风控吗? 你拿出钱去庙里烧香,布施就结束了。 也可以发烧香拜佛实拍到账号,感谢那些打赏最多的朋友(顺带一提,拓展祈福业务也不是不可能)。 无论从唯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的角度,你都是功德+1 总结 几千年来,信仰一直是某些特权阶层赚米的工具,也是很多人的精神寄托。 既然是“人群共识”,就可以用来赚米,吃一辈子。 由下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