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小红书的社区生态特点来解读内容创作者的机会。
我不想讨论粉丝增长,但我希望创作者对这个生态内核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根本上洞察增长机会。
从内容创作、变线和个人IP创作等方面,提炼出以下四个特征:
1、内容创作门槛低。 2.低粉丝变线更容易。 3、内容范式非常清晰。 4、灵活打造个人IP
以下是从核心角度到生态特点的描述,希望对小红书的内容创作者有所启发。
特点一:内容创作门槛低
核心观点:
图文制作门槛低,创作者可以低成本试用小红书。 降低前期从0到1的难度,中期更容易优化。
生态特点:
从内容供给来看,图文制作成本低,效率高; 视频的情况正好相反,成本高,效率低。
这个功能比较适合新手或者UGC。 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就可以加入小红书的内容创作阵营。 对于平台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从内容消费的角度来看,图文的内容消费效率也更高。 因为人们识别图片所花费的时间远少于消费视频所花费的时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我要推荐一个由10本书组成的书单,图文并茂,消费者10秒就可以看完; 但对于短视频,即使速度提高一倍,消费者也未必能在半分钟内看完。
而且图文分开呈现,没有混排,降低了内容制作的门槛,就像发朋友圈一样。
因此,结论是图文内容制作门槛低,消费效率高,值得创作者不断尝试。
扩展它。
图文和短视频在消费效率上的区别,就像小红书和哔哩哔哩的区别。
和B站运营vp刘智交流的时候,讨论了“如何查看小红书图文内容的消费效率”的问题。 这对B站来说或许不算是威胁,至少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结构化内容的消费需求,用户在小红书里发布,不会去别的地方看。
从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图形的优势和价值。
有小伙伴担心小红书已经在推视频了,会挤占图文空间。
从整体来看,分配给图文的流量肯定会少一些。 但作为生态基础,小红书会留有一定比例的图文流量,不会把规模做得太小。
至于比例是多少,我也不好说。 对于个人创作者来说,也无所谓。
只要有文字空间,你都可以尝试去做。 而且,也不是说只生产图文。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更新图文和视频穿插。
特点二:更容易实现低粉
核心观点:
小红书对低粉创作者比较友好,千粉变线的案例很多。
这里所说的“友善”包括创作者成长和实现两个方面。 之所以说“更友好”,主要是因为和斗酷相比,斗酷在这方面有优势。
生态特点:
K手的特点是粉丝粘性强、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强。 但问题是开户周期太长,平均需要3个月左右。 很多创作者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
D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过于内向的状态。 除了生活服务变线低粉现象外,其他赛道可能性不大。
但在小红书里,拥有上千粉丝的创作者很多,也有变线的案例。
有两个主要原因,都与内容分发有关:
首先,双栏模式是让人找内容,单栏模式是内容找人。 相对来说,前者的去中心化属性更强,低迷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双栏的代表是K手和小红书。
先说K手,在分发方面对低粉创作者比较友好。
早期的K手是双栏目,各种有趣的内容更容易看到,内容非常丰富。 从发行的角度来说,对低粉作者是友好的。
几年前,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描述K手内容丰富的文章,有10w篇。
类似工匠、乡村小丑、吊车司机、户外野餐、工地健身等等,甚至还有当时网友制作的混剪视频《存在就是完美》,火遍全网。
后来,K手推出并强化了单栏形式。 数据更好了,但是内容的丰富性消失了。 而从创作者成长的构成来看,头部效应更为明显。 也就是说,顶级创作者会获得更多的流量,更快地增加粉丝。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因为头部的内容创作能力更好,所以数据效果更好,这样的原因。 但从结果来看,至少低粉创作者的成长难度更大。
用公关同事的话说:以前刷双栏玩玩,能找到有意思的案例,可以用来做宣传,现在不行了。
从K手的案例来看,至少可以看出,对于低粉创作者来说,双栏目还是比较友好的。
目前小红书还是以双栏为主,这是默认的tab,单栏只出现在关注页和内容详情页,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影响。
其次,小红书用户的搜索心理很强。
从数据上看,小红书的搜索渗透率非常高。 我记得几年前的数据是40%。 也就是说,十分之四的人知道如何使用搜索。
这是非常合理和可以理解的数据。
小红书的前身是《香港导购》。 在它的DNA中,有着消费决策和电商种草的属性。 内容类型也很有用,因此用户有意识地主动搜索内容。
高比例的搜索行为意味着这也是一种内容分发方式。
由于用户搜索的粒度细、个性化强、时效性弱,召回的搜索结果将具有高度离散性。
也就是说,搜索的内容分发方式更注重搜索需求与结果的匹配度,较少关注账号的粉丝数等维度。
因此,小红书强大的用户搜索智能,对低关注创作者的成长更为友好。
正是因为搜索有用的内容和情报的黄金结合,强化了小红书的电商属性,所以品牌方也更加关注这个平台,会投放广告。
而搜索会带来精准的流量分配,覆盖很多低粉号。
对品牌方来说,可以花更少的钱去开通低关注度的账号; 对于低关注度的创作者来说,可以更早接到业务订单,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特点三:内容范式非常清晰
核心观点:
在“小红书什么内容比较受欢迎”这个问题上,有明确的描述,也比较容易理解。 降低内容制作难度,让新手创作者有信心加入。
生态特点:
说到内容,我们先从产品的核心数据说起,比如产品定位、生产消费、用户认知等。
– 产品定位:专注于有用的内容,作为生活方式的平台和消费决策的切入点。 通过搜索和有用的头脑,它承担了大众评论/的大部分需求。
– 用户心智:1)年轻女性朋友圈,2)百科全书,3)好物分享和种草平台;
– 消费品:美食、美妆、时尚、旅游指南占比超过30%; 在美食、旅游攻略、种草、家装等垂直品类中已经无可替代;
– 用户画像:主要为女性(70%)、35岁以下年轻用户(77%)、三线及以上高线城市(70%),女性、年轻用户、高线城市占比比例较高;
– 消费数据:用户粘性高,半数以上用户每周使用时间超过4天,65%用户使用时间超过半小时,女性粘性高于男性;
– 消费形式:超过半数的用户主要消费视频(54.7%),多于图文; 发现页面是使用最多的页面 (43%)。
小红书清晰的内容范式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获得感的知足
有用的内容,强调用户的获得感。 主要分为收藏、测评、好品推荐、经验分享等,如下图。
也就是说,有明确的类别可以尝试,创作者可以理解这些类别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记得以前在K手的时候,跟MCN或者达人聊天的时候,对方会问一个问题:
你想让我们做什么? 只要能说清楚,我们都可以做,平台当然要帮忙宣传。
别说别人了,这个问题我解释不清楚,也无法让对方满意。
笑话、长相、美食、情感、游戏当然是最大的类别,但这并不是创作者想听到的答案。 这么粗的东西不用我说了,大家都懂的。
对方希望得到的,不仅是更详细、更全面的描述,而且是可以看懂、可以拆解的。
在这个问题上,D音和小红书是最好的,而哔哩哔哩和K手相对较差。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人的能力不足,而是后两个平台的内容范式和可解释性都非常薄弱。
因此,B站采用人群战术为创作者服务。 投入大量创作者服务和运营人员,对创作者进行内容沟通、教导和激励。
而D音用的是飞书文档,基本可以把一个品类的玩法解释清楚。
小红书甚至不需要文档。
2.结构化内容
图片内容必须逻辑清晰、易于阅读且符合人性化,并包含以下元素: – 段落。 多段式,看起来更清晰; – 对比度和四方形网格。 例如,使用前后的对比,不同产品的对比等; - 脚步。 如果是实践经验的图解内容,则逐级列出; – 添加一个小徽标。 符合小红书社区的基调。
点击上面的图片放大。 此类案例很容易找到,无需文档也能理解。
3.精美封面
对于小红书这样的双栏目产品,第一步是提升点击率,这是转化漏斗的第一步。
决定点击率的是封面。
做一个好的封面,要注意两个方面,即审美要素和内容要素。
封面审美要迎合年轻女性受众,内容要有关键词、数字痛点、热点。
简单解释一下:
- 关键词。 突出内容的核心主题,或者你想讲述的产品。 比如盖茨的书单,卫生间的好东西,相机秒变单反; - 数字的。 从人的视觉本能来看,带有阿拉伯数字的标题更具吸引力。 盖茨推荐的10本书; - 痛点。 直击用户心里那些点,比如怎么谈裁员补偿,10分钟科学去黑头; – 热点。 如果能和当下的热点相关联,效果会更好。 当然,一定要合理,否则就是负数。 比如字节跳动然后裁员——怎么谈薪酬,文化人(指董宇辉)给全网带货,真的只是意外吗? 4、只要选好细分话题,都会带来不错的阅读或回放。 这就像产品定位,比体验更重要。 因为小红书有长尾类目分发能力,所以可以细化主题,提供一个公式:细分主题=人群场景定位产品,这个公式的逻辑是用更有限的元素来描述更立体的主题。 比如单身女码农1W在北京西二期能租到什么样的房子?
5.人性化设计可延展
做短视频账号或者做个人IP,大家都知道要做角色设计,但是在不同的平台上做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以D音和小红书为例,前者强调人的一致性,后者则鼓励多样性。
从上图中的案例来看,想要在这样的平台上走红,最基本的就是经常发同人设计的内容,不断强化这个账号在人心中的知名度用户。
因此强调角色、内容模型、封面等框架相对一致。
上图是小红书内容创作者的案例,是随机找的。
在这个账号中,发布了多个类别的内容,其中包括三个完全不相关的类别:服装、书单和装饰。 但从数据来看,粉丝们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体现小红书的生态特点: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更关注人,不会被内容类别所限制。
就像下图的茑屋书店和迪卡侬,它们都以生活方式为主,产品的选择和组合方式不再遵循传统货架的逻辑。
人物设计可以延展,选题范围更广,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好事。 选择越多,难度越低。
如果只围绕一张图片做内容,两三个月就会用完。
特点四:灵活打造个人IP
核心观点:
体验内容适合低成本打造个人IP。
首先,“经验”具有个体性、主观性、多样性,没有客观统一的正确答案。 这种内容的制作成本很低。
其次,体验内容突出个人差异化元素,具有人情味,更适合塑造IP形象。
生态特点:
从内容供给来看,小红书的内容定位是有用的,大家分享的是生活经验。
比如快速减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体会。 只要是真实有效的,不是伪科学,这个内容就有消费价值。
而且,也正是因为是亲身体验,所以每一条内容都非常“人性化”。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有喜怒哀乐。 这些特点更加强化了角色设计,因为只有真实、零距离、有感情的表达才能更多地吸引粉丝,被人记住。
从内容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有能力自行辨别判断,并接受这样的内容。
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相对应,消费者也在评论区给予友好礼貌的正能量反馈。 当然,这与平台初期对评论区氛围的管控有很大关系。
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友好的互动关系一旦在社区中形成,就会持续下去。
扩展它。
对此,B站对应的是小红书。
如果说小红书的关键词是“体验”,那么B站的关键词就是“硬核”。 很明显,硬核内容的制作成本更高,满足这个条件的创作者更少,内容的制作周期更长。
制作成本高不要紧,B站的变线也不是那么顺利,只能为爱发电。
更难的是,B站的用户还是很挑剔的,以至于创作者经常遭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
相比B站,更容易看穿小红书“体验”内容的特点,引导内容创作。
例如,您会了解到此类内容的制作成本低; 适合呈现真实的个人特色,适合做IP; 可以涉足的内容范围也很广,内容选择也更多。
以上为全文。
希望对大家了解小红书内容生态,或者做小红书账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