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用最简单的话可以概括为“你怎么赚钱”。 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免费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公司不赚钱。 盈利模式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最难以理解的部分。 很多从事互联网公司多年的产品和技术人员并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是如何赚钱的。
当EBAY与阿里巴巴竞争时,惠特曼说“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但她说得很对。 马云听到这个消息后,奇怪地笑了笑,“免费一定是一种商业模式”,他也是有原因的。 免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商业策略,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收费,否则你就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互联网公司需要盈利。 用自己的钱,不赚钱就赔钱。 当然,你可以吸引风险投资。 这个时候,你正在从风险投资家那里赔钱,他们希望你上市。 上市后你损失的是购买你股票的人的钱。 可以说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互联网泡沫就是这样诞生的。 泡沫肯定会破灭的那一天,到时候就是一场灾难。 因为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一个不赚钱的产品或公司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资源,没有什么价值。
互联网企业要大胆冲锋。 您应该为您提供的服务收费。 当然不收费只是一种策略。 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生意最好理解的就是“我按照我提供的产品收费”,就像一大早卖给你包子,理发师给你理发收费一样。 互联网也是一样。 在早期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软件行业是为公司或者个人开发软件,按照软件收费。
网景的浏览器要收费使用,雅虎的分类导航网站也要收费,或者点击,或者时间。 但! 为了更快地传播互联网,雅虎并没有以这种方式收费,而是像报纸一样收取第三方广告费。 雅虎证实这项基本服务是免费的,然后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向品牌出售广告,背后的初创公司纷纷效仿。
我把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个是是否对产品本身收费,其中包括实物商品或服务。 依托产品本身而收费,本质上与传统业务是一样的,即“付钱发货”,但收费方式不同。
依靠实体商品进行收费最典型的方式是自营电商,自己将商品销售给用户,这与零售商类似。 卖货的利润很高,但需要控制进销存,投资也很大。 阿里巴巴、抖音等电商公司都进入了自营模式,一是为了盈利,二是为了补充某些品类的品质。
重点关注服务收费的提供。 服务包括互联网服务,即编程和编写代码。 还有其他服务,比如视频、音频、电子书提供的内容服务,自如APP本身不收费,但自如租赁服务是收费的; 银行应用程序也是如此。 这种服务要么是高度独立的,接近实体商品的模式,要么是与互联网服务紧密结合,但统称为服务,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套餐。
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C端、B端、B\C端。
C端用户一般都会付费购买增值服务。 这主要是快速扩大用户、竞争、培养用户习惯的策略,而不是说生意人傻有钱。 增值服务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 例如,您每次付费购买一部电影,或者一次性打包会员服务。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鼓励您购买会员资格。 增值服务还可以根据对象、功能、时间等进行不同的组合。 目标:比如大学生免费通过互联网如何赚钱,培养使用习惯,毕业后开始以职员身份收费。 时间:例如上个月免费。
纯B端服务产品。 很多一开始就可以直接收费,因为B端更愿意支付费用,而且用户群体比较小。 但现在也有很多SAAS采取免费策略,比如钉钉或者飞书、奇微等第三方服务公司,他们都会提供免费的基础版和付费版。 支付一般有三个维度:用户数、增值功能、时间。
同时服务B端和C端用户,我们把这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称为平台。 恭喜,您可以向双方收费了。 但一般这种情况下,C方尽量自由,用更多的C吸引B,然后B方收费。 “羊毛是从羊身上出来的”。 不过,也有很多公司向C端收取象征性的钱,例如“Tbao会员”和“美团月卡”。 我之所以说象征性,是因为与会员提供的增值服务相比,这个会员费不但不赚钱,反而很可能赔钱。 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这种平台公司和只服务B端的公司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平台公司向B端收费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础服务费和增值服务费。 基本功能就是你进来使用我的平台是要付费的。 通常是入场费和流水佣金,这可以说是平台上最常用的方式,占到利润的60%以上。 现在很多平台已经开始按照佣金而非站费收取积分。 比如品兮兮、VX,它会根据行业进行调整。 Tbao过去击败了EBAY所谓的免费服务,即它对这项基础服务不收费。 但T宝是免费的吗? 我们来谈谈增值服务。
同时服务B和C的互联网公司,向B收取的增值服务大部分是一些提高质量和效率的SAAS服务,比如进销存、配送快递、面谈、员工管理等与提供纯B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收取的SaaS服务费没有区别。 但有一种增值服务是这类平台公司独有的——广告曝光。
例如拼兮兮,商家付费购买增值服务以获得广告曝光。 当用户搜索时,拼兮兮会将商家的商品放在第一位,并首先展示给用户。 百度竞价排名也属于此类。 这里有人会说,你说的不是广告吗? 为什么要把这个盈利模式放在“产品-服务-B\C-增值服务”这个子集下呢? 因为这种广告与第三方广告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种广告首先是基于产品本身的服务。
比如拼兮兮,它提供的主要服务是通过电商卖货,商家在平台上购买广告只是卖货的增值服务——你给平台钱,平台帮你你会找到更多的客户。 而三方广告,就像网易新闻中插入的汽车品牌广告一样,与看新闻的服务无关,投放广告的品牌也不是网易新闻核心功能的服务对象。 中间插入的广告纯粹是为了分散核心服务的注意力。 这两类广告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与企业向目标顾客提供的产品(商品和服务)有关”。
了解了这个层面之后,我们再来详细分析一下为B端商户提供的增值广告。
优势:
缺点:
B端增值广告广泛应用于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不仅仅包括电商。 小红书和微博也会向平台创作者出售这种曝光服务。 平台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必须非常谨慎。 如果用得不好,那就是“饮毒止渴”。
与这种增值广告相比,第三方广告的缺点是转化率低,利润也不高。 但三方广告顶多是一种打扰,用户很容易辨别,也可以选择忽略,不会影响核心功能。 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三方广告。
有一个“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收费”。 其实这些互联网公司此时也是B端,只不过服务对象是同行。 典型的例子是VX和支付宝。 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平台上开发小程序,收取6‰的佣金。 这类公司通常规模很大,能够为其他同行搭建平台的公司已经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近两年,办公协作应用“钉钉、飞书、奇微”竞争激烈,有着不可小觑的市场。
题外话,三人中最有前途的是七味,其次是飞书,而丁丁恐怕是最危险的了。 奇维适合想要对接C端客户的中小型企业; 飞书打造B端办公场景; “钉钉”前期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生态支撑,但后期会受到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拖累,因为阿里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太多的领域。 当存在可能的竞争关系时,很多企业无法放心使用钉钉的服务。 独立分拆是必须的。
除了依靠提供的产品以外的所有盈利方式都可以归结为其他。 这种利润与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核心产品或服务无关。 常见的有三方广告、出售数据、存入资金。
第三方广告是指向核心服务以外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广告服务。 这可以说是互联网最大的盈利方式,也是“免费”假象的始作俑者。
雅虎是第一个采用这种广告方式的公司,雅虎依靠这种广告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公司的爆发式增长和泡沫破灭。 利用这种三方广告盈利模式,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吸引足够的用户和足够的关注。 很多公司靠补贴或者营销来赢得用户关注,然后把关注度卖给其他公司,但自己的核心服务价值并不大。 难怪这样的商业模式没有任何问题。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专门做广告服务的大平台,比如阿里妈妈、各种广告联盟……一些小型初创公司只需要吸引用户,把广告交给他们就可以了。 “你负责美丽,我负责赚钱养家”。 谷歌开发的关键词广告平台将这种模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算法将广告推送给精准用户,让广告主花少量的钱做广告并获得收益。 如今的三方广告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目标对象的精准度、内容的优化、数据的收集和衡量都非常精细。 广告商越来越挑剔,只为看得见的效果买单。
三方广告谁都可以做,但不是谁都能赚钱。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广告怎么卖? 你必须为广告商考虑周到。 首先你要给他一个非常严格的估算,来计算广告的投入和产出。 其次,你要帮他想出一个可以接受的收费方式:曝光度(CPM次数或时长CPT); 用户行为CPA(如点击详情、跳转官网); 领导 CPL(请假号码、表格登记)。 最后,你还要根据投放数据继续优化。 又蠢又富的地主子弟再也没有了,单手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出售数据来赚钱。 这是不道德、WF的,说多了就是犯罪。 现在数据一般都是企业自己使用,严禁倒卖。 大家给字节跳动提供的算法是一笔宝贵的资产。
资金沉淀。 开共享单车的押金加起来就是一笔巨款。 0f0曾经有7000万月活跃用户,按200押金计算,相当于140亿。 如果这笔资金是向银行借的话,年利率是4.75%,利息是6.65亿。 更何况,普通企业想要从银行借到这么多钱更是难上加难!
当您考虑如何赚钱时,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使用和组合。 列出所有可以充电的物体和地点,然后进行减法。 免费只是一种策略,只是为了带来更大的战略价值,为了将来赚更多的钱。 互联网公司要尽可能多地赚钱,大胆收费,不要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