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从初步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20日在武汉召开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将研究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新举措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箱。 分行业、分领域制定5G全联接工厂建设标准,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不断完善。
第一财经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商飞公司获得了全国首张企业5G专网频率牌照。 工信部为中国商飞颁发的5G专网频率许可证为5925-和24.750-25.15GHz工业无线专用频段,具有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等技术优势。
近年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共建共享、建设与使用相互促进,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占全球60%以上。 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均实现5G网络覆盖,用户数已突破5亿。
随着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我国5G大规模商用和工业数字化的“新名片”。 飞机、船舶、汽车、电子、能源、矿业等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践。 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高水平5G全互联工厂标杆,加速5G从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表示,将全面推进重点领域5G全联接工厂建设,推动家电、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全面推进,建设1000个工厂。 5G全连接工厂。 此外,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也表示,中国联通已将“5G+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建设升级为公司战略。
张云明表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也为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加快人、机、物全面发展。 联接新生产模式的普及,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幕式上,举行了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国家顶级节点竣工发布仪式,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竣工。
识别分析系统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万物互联、数据互通的神经中枢。
经过4年多的探索,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当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相继建设启动,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重点建设自主可控、开放集成、安全可靠的识别分析系统,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篇章,标志着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系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5G+工业互联网为下一阶段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十余个政策文件互联网项目大全网,中央与地方协调一致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行业、市场层面的资金支持也不断加大。 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20多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试验区项目。
会上,中国新科光器件产业基地项目、武汉5G新基建及光伏新能源项目、豪退首码项目、航盛电子技术中心项目、腾讯云(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黄石5G通信9个项目签约项目包括汽车高端电路板项目、中国联通(荆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荆门触控智能电子元件制造项目、咸宁产城融合数字产业应用示范项目等总金额2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