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购物和短视频电商的日益普及,以“零基础、低成本、月收入过万”为口号的“无库存电商”模式吸引了众多人的投资. 不过,也有人在交了培训费后,称他为“割韭菜”。记者调查发现,无货源的网店模式不仅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而且部分“无货源电商”培训课程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
今年3月,即将大学毕业的王震在网上刷了一些关于“无货电商”的广告:“躺着赚米,日收入400元网上赚米可靠不,不囤货,零风险!” 文章还放出了一张宝妈年收入15万元的截图。王震感动不已,支付1元进入“无货电商”微信群。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用王震自己的话来说网上赚米可靠不,就是体验被“割韭菜”的感觉。
一则类似无货源网店的广告,打着“零基础,低成本,月入过万”的口号,吸引了很多人投资,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大赚一笔”正如宣传所说。不过,《工人日报》记者发现,网店无货模式不仅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一些“电商无货”培训课程也被还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
3699元买网店无人问津
王震回忆,一进微信群,就有一个叫“电商创业的杨先生”的人加了微信,并介绍给他:“‘非源头电商’是指那些开一个购物平台上的店铺不需要拍照、艺人、人脉也能运营的盈利模式。” 杨先生解释说,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成本最小化,软件自动处理后,可以适当加价上架,买家下单,然后找到同款产品下单,有货的店铺直接发货给买家。“什么好卖,什么都卖,没有库存限制,利润就是差价。”
王震先是有些犹豫:“这不就是‘搬砖’吗,没有价格优势。” 向杨先生说明问题后,对方回复称,这款机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优势,价格不影响销量。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操作。杨老师立即给王震发了几条月收入过万的练习生聊天记录。在杨老师的“洗脑”下,王震花3699元报名了最便宜的A培训套餐。此外,还有9199元和26999元的B、C培训套餐。杨先生承诺“支付一次,以后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签约后,杨老师开始指导王震,从开店到选货、下单。“我又发了教学视频,但大部分都是开网店的过程,不用花钱就能看介绍。” 王震告诉记者,杨先生一周后让他安装一个计费软件,并建议花钱买流量。或聘请某人为您运行它。王震指出,他之前说过,他只交过一次费用,不再收费。杨老师回答:“那是培训费,不是项目。”
一个月后,没有花钱找人代经营的王震发现,店里几乎无人看管。这时,王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要求退款,但对方以他已经开店并为他上课为由拒绝退款。
你能在没有供应的情况下“躺赢”赚米吗?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大多是家里的妈妈和一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希望借此机会轻松“躺赢”。那么,“非供给电商”真的能赚米吗?
记者采访了在淘宝上开了10年服装店的老板胡胡。她说,“没有供应的电商”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模式。早在2010年左右,随着第一代电子商务港口的发展,模式已经存在。那时,利用平台刚刚开发的技术漏洞和规则,确实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润。2015年之后,各大平台纷纷设立“千人千面”规则。2022年,他们出台法规,严厉打击重复分销模式,在不同商店之间寻找相似度高的商品,并保留最有信誉的商品。防止劣质无货机型无限扩张。
“无源模式的存在实际上鼓励了人们‘搬砖’和抄袭,这会造成商标侵权、无法保证供应质量等问题。” 胡虎说,他当时看到一家店铺抄袭自己的照片,向平台投诉。,商店很快就关门了。
随着手机购物和短视频平台的日益普及,“无货电商”模式再次流行起来。负责某短视频公司电商业务线运营的王兴说:“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开一家小贝店,店里的货源原来是从外地运过来的质量无法保证,没有售后服务,容易引起纠纷,严重影响平台声誉,必须严打。”
对于“电商无货”的培训,王兴认为这是一种骗局:“最简单的逻辑,如果“电商无货”这么赚米,谁会说呢?
涉嫌虚假广告和欺诈
针对“电商无货”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展。他说,这种模式确实门槛低,没有库存,成本也很低。但是,和所有电商一样,核心是能够吸引客户,让消费者认可然后下单购买,这是最难的,也是赚米的关键。“根据广告,只要加入,每月就能赚一万多元,完全是虚假宣传。因为没人能保证,就看参与者的操作能力了。” 赵展强调,如果电商培训完全靠加盟费销售赚米,夸大宣传,根本没有实际的技术和货品支持。
2022年6月,武汉市公安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捣毁了一个伪装成电商公司的犯罪团伙,打着帮助建立和经营网店的幌子,实际上专门从事电信和网络欺诈。抓获犯罪嫌疑人98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据了解,该公司承诺在缴纳4000元至9000元不等的费用后,对无源网店进行培训和孵化,1个半月即可收回。但最终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并没有成功的案子,而且很多赚米的截图和聊天记录都是虚假和伪造的。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后,客服人员以拖延、阻拦、阻拦等方式拒绝退款。
王兴提醒,“电商无货源”其实是在利用人们轻松赚米的美好想象,让他们入坑。早期一些低价商家确实以此为生,但在“断货”泛滥之后,却充斥着虚假和欺骗。因此,公众需要提高筛选能力,谨慎投资,谨防上当受骗。一经发现,将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