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乐妈妈
来源 | 男孩派(ID:)
帖子 | 徐先生(ID:)
你好,我是徐先生。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热搜:
“5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职业教育法,取消初中毕业后转入普通职业教育。”
然而,当你点进去一看,你就会知道:
事实上,正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以初中以后教育为重点,分阶段实施教育分流”改为:
“义务教育后不同阶段,要因地制宜,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从招生环境来看,分流现象依然存在。
但与以前相比,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前景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
1.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儿童享有平等升学机会。
今后中职学生将能够更加顺利地参加高考、读本科、上大学。
2.建设更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等职业学校。
中职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进入更多新兴、高科技领域。
3、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旨在用法律打破职业教育中“无学历”、“低收入”、“歧视”等刻板印象。
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抱有偏见。
这些偏见的背后往往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了解。
“孩子如果上了中等职业学校,他的人生是不是就毁了?”
“如果孩子们不‘学习’,他们在学校做什么?”
“这些孩子毕业后会去哪里?”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三个关于中职学生的真实故事。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让大家对中职学校有更加立体的认识。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名叫张焕腾。
他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 他的祖母和母亲都瘫痪在床。 一家人只能靠父亲务农或偶尔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幸运的是,张焕腾从小成绩就不错。
可谁知道,中考那一年,他因为表现不正常,没能达到当地高中的分数线。
张焕腾想读书。
但与亲戚商量后,他的母亲对他说:
“那就去个中专,早点学一门技能,照样能赚钱。”
张焕腾虽然不愿意,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他对自己说,无论在哪里,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出去。
为此,他在中专三年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近三年来,他的英语和计算机成绩均表现优异,名列年级第一,并获得多项助学金和奖学金。
2017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张焕腾到附近一所普通高中读书。
半年后,凭借扎实的基础和过人的自律,张焕腾考入了重庆医学院。
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辅导员就“眼睛一亮”地注意到了这个孩子。
并告诉他:
“进入医学院或许就是改变你命运的时刻,所以你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三年,抓住机会。”
于是,三年来,张焕腾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图书馆消磨时光。
我从来没有请过假,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
寒暑假的时候,他就出去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也做过餐馆服务员。
直到2022年,张焕腾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从专科到学士学位。
也是在这里,他许下了继续深造的心愿:考研。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中专生想要进入中国顶尖的医学院之一无异于痴心妄想,但张焕腾却表示:
我们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果然,星光不负路人。
不久前,张焕腾如愿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好首码)。
中考被分流,永远不是任何孩子一生的终结。
因为学习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生的事。
当张焕腾努力离开中专时,深圳的一个女孩在中考后主动选择了职业高中。
她就是第二个故事的主角顾慧静。
顾慧静长相清秀,身材修长,看上去温柔安静。
单看她的外表,似乎很难将她与修车联系起来。
然而,顾慧静从小就喜欢汽油的味道。
每当看到电影屏幕上炫酷的驾驶技巧和汽车改装,她心里的渴望就多了几分:
“长大后拥有自己的车,自己改装、自己修理该多好啊。”
于是初中一毕业,她就决定考入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修理专业。
起初,家人并不理解她的选择,更担心她作为一个女孩会过得不好。
但在她的坚持下,家人最终选择了支持她。
进入职业高中后,顾慧静发现自己即将面临的困难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
一方面,她很弱。
对于同专业的男生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顾慧静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作为少数学汽修专业的女生,她也经常面临被排挤的情况。
当她向同学提问时,同学告诉她:
“女孩子在这里做什么?学不会就别学。”
周围的女生经常嘲笑她,说她学这个专业是因为男生多。
但即便如此,古慧静也从未想过放弃:
如果体力差,每天晨跑锻炼身体;
如果学不会,那就多花点时间,加班练习。
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让她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去年4月,17岁的顾慧晶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同时,她也是广东省第一位参加此类赛事并获得冠军的女孩。
“我不在乎外界的声音和看法,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有多少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朝着分数跑,朝着名校跑,朝着大多数人所在的方向跑。
但他们只是忘记了让孩子跟随自己内心最爱的事情慢慢前进。
最后一个故事的主角叫梁志斌。
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广州建筑工程职业学校,主修建筑。
他经常自嘲,说如果学这个专业中职学生如何赚钱,“以后就是搬砖了”。
那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
几年后,他将因为“搬砖”而成为世界冠军。
2017年10月14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 这是技能竞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相当于体育界的奥运会。
当时,共有1200余名选手参加6大类51个小项的角逐。
比赛中,梁志斌用粗糙的双手将方砖组合成各种灵巧的形状和图案:
从含苞待放的荷花,到展翅欲飞的孔雀,再到旋转扭曲的广州塔。
19岁的梁志斌凭借轻盈连贯的动作和极高的完成度,在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上为中国夺得首枚金牌。
无数人惊讶于他的速度。
但只有教练知道,两年来,他的“笨徒弟”的日常就是筑墙、推倒、再筑墙。
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天,也从未停止过。
在练习过程中,他从不戴手套,以保持对平坦度的敏感度。
当受伤的血泡破裂后,在上面贴上创可贴,然后继续建造。
庆幸的是,每一次努力都没有落空。
夺冠后,多家建筑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母校也邀请他留在学校任教。
根据历届金牌选手的经验,梁志斌很可能获得各级***近百万元的奖励,甚至享受教授、副教授级别的待遇。
所以最后,梁志斌选择了留下来。 他说:
“未来我想继续在砌砖行业发展。”
一个从边远小县出来的穷孩子,经历了一段迷茫和痛苦,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钱有梦想。 这是对勤奋、努力、坚持的最好褒奖。
读完这三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不是全部,但这些职校的孩子早已与我们“进工厂流水线”、“考不上高中就破产”、“毕业就失业”等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三个事实:
1、对于孩子来说,上高中固然重要,但仍然不如生活本身重要。
作为父母,我总是不小心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扰:
“我一定要买学区房。”
“我的孩子一定要上重点中学。”
“我女儿以后还要参加985考试。”
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本身并没有错。
但有时候,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结果,很容易因为沉没成本而变得丑陋。
甚至对我们周围无辜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产生情感触发。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我朋友的女儿成绩不好,没能上高中。 作为母亲,她咬牙交了高中选拔费,通过关系将女儿送到城里的一所学校。
为此,她每天都在女儿耳边念叨:
“如果不是你考试少了十分,我们家就不会花这么多钱,你一定很自豪吧。”
最终,我的女儿陷入了抑郁症。
我一看到试卷,就尖叫起来,哭了。
所以,如果孩子实在上不了高中,让他选择职业高中也不见得是坏事。
生命的终点从来不是由考试决定的。
如何通过中考,让那些跌倒的孩子学会站起来,找到人生的意义,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课。
2、拥有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是孩子最大的王牌。
北京大学教授姚洋曾公开表示反对分流中考一事。 他说:
“中考不能用分流的方式,首先定义了40%的孩子,你以后就是低收入者……”
而这正是很多家长所担心的。
他们认为,如果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就注定成为工人,辛苦工作,过着非常有辱人格的生活。
但事实上,各种新兴领域的崛起颠覆了这一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2年发布的新职业目录中,有一个职业叫“组织者”。
前段时间,上海的95后女孩贾妍,网名“娜叶”,公开了自己的收入:
当出纳的第一个月,她的收入就超过了40万元,现在她的时薪高达1200元。
即使三个月后下单,仍然有顾客愿意等她。
这些变化为你我这样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而不是让孩子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花在无休止的卷入上。 最好尊重每个孩子的才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
这样,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过上更广阔的人生。
3、学历并不能保证孩子生活无忧。 终身学习是孩子的法宝。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你就能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
考上名校的学生最终因为经常缺课、大量科目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
也有很多孩子进入大学后彻底放弃学习,高考成为他们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
这种现象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们:
对于孩子来说,终生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因为坚持学习,张焕腾即使是中专出身,也能一步步考入协和医学院。
学历可能是工作的垫脚石; 但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可以让孩子不断攀登阶梯,积累经验。
北京百年职业学校校长文波表示:
“我们始终认为,孩子的本性是纯洁的,不应该被贴上标签。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成为心灵充实、幸福的普通人。”
相比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更值得家长关注的其实是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先是让孩子保留内心的爱。
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外面,记得督促孩子学习、思考、理解、行动和实践。
二是要学会接受孩子真实的自己。
只有父母才能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成绩、喜好、天赋。
并尽力去做那些你能改变的事情,比如发现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梦想,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
只有这样,自己的痛苦才会减少一半,孩子的发育也会越来越好。
点击“寻找”,希望我们和孩子能够不断成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本文来自Pi男孩(ID:)。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有关抚养男孩的所有有用信息。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养育男孩的辛酸与甜蜜。 如果你家里有小男孩,欢迎你关注Boy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