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乐移动破产的消息早在去年10月就被曝光,但一直没有官方声明。 3月8日,大可乐移动创始人兼CEO丁秀红承认了这一事实。 他表示,由于残酷的行业竞争和资本洗牌,达可乐全部业务终止,恳请消费者原谅。 创始人亲口表示,自己可能已经无法再挽回这个曾经的国产新兴手机品牌了。
(丁秀红亲自宣布大可乐去世)
可乐手机推出时也非常成功:从2012年11月5日正式发布第一代产品开始,到破产前一共推出了8款产品。 其中最为高调、华丽亮相的是京东的“合伙人众筹”,它以25分钟1650万的金额打破了国内众筹金额最高、速度最快的记录,被誉为“移动革命”。电话行业。” 。 然而,叛军的旗帜还没有在山上竖起来,他们就已经去世了。 人们不禁好奇:大可乐手机是怎么死的?
1. 互联网成功,互联网失败
小米手机的崛起改变了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后,大批模仿者涌入。除了可乐手机,还有小辣椒手机、青萌手机、一加手机、锤子手机,以及后来的小米手机。著名的荣耀手机和努比亚手机。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网络电话。
所谓互联网手机在渠道和营销上基本走的是互联网的轻路线,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扁平化渠道,通过电商模式快速瞄准年轻、屌丝用户。 在这个趋势的早期,手机厂商确实通过新颖的文案、发明新概念、饥饿营销经历了两三年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营销理念老化失去新鲜感,用户在市场的教育下更加成熟,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成长开始显露出疲态。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粉丝开始“应对”,遭遇了新品发货延迟、专利官司、国际扩张失败等问题。 它在国内市场被狼群围困,成长乏力,光环也逐渐消散。
从根本上来说,集中发展互联网是一种机会主义做法。 看似是轻资产、创意驱动的运作,但实际上是靠成本效益取胜。 粉丝如何发烧,最重要的是价格优势。 剥去互联网手机华丽的外衣,你会发现这些互联网手机没有技术积累,更像是早期山寨手机的组装模式,只是在标准化生产中进化而来。 二是没有供应链优势。 单纯依靠电商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通成本,但毕竟是小众消费,很难形成规模优势。 三是没有渠道优势。 且不说线下渠道,除了少数线上渠道有限的手机品牌外,都相当薄弱。 或者只是依靠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
( JDong众筹:终身免费更换)
大可乐手机就这样被扔掉了。 一个有颜值、有质感、有质感、让人垂涎欲滴、有互联网概念的产品。 再加上当时流行的众筹,达可乐轻松包装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创业故事,脱颖而出。 起来。 然而很快,根基不牢,飞上天空后,便坠落身亡。 可以说,互联网成功,互联网失败。
2、供应链、资金链均断裂。 如果我们不死,那就不自然了。
(左边是可乐手机,右边是可口可乐手机,看不出区别)
大可乐移动创始人发布的公告显示,品牌之死有两个关键因素:资金链断裂和供应链断裂。
手机作为高度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从设计、组装、交付、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导致品牌的消亡。 失去。 在手机厂商中,苹果是供应链最完善的。 它将投资为主机厂扩建生产线,还将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 从手机模具的设计,到最终进入苹果专卖店、电商平台等渠道,苹果在每一条供应链上都做得非常出色。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新品的库存远高于国产手机的原因。 即使暂时出现产能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 苹果单品销量神话的背后,还有强大的供应链控制力提供的支撑。
手机市场也是一场资本的游戏:荣耀品牌背后有华为,苏宁、中兴是努比亚的靠山,一加则有步步高系列OPPO的影子。 每个手机品牌在市场竞争时都有雄厚的资金。 支持,尤其是苹果和三星占据了手机市场近100%的利润,国产手机一边赔钱一边赚钱。 没有稳定的资本流动,他们随时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下。 仅以魅族为例。 虽然已经认了阿里巴巴为干爹,手头上的钱也多了一些,但从魅族近年来的打法来看,它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工匠为主、对做产品近乎偏执的公司了。 多个品牌推出,千元机跟上,产品发布周期缩短,最大限度地布局产品,抢占市场,然后谋求上市,用资本市场的钱继续发展。
如果供应链断裂,或者资金链断裂,这家手机厂商必死无疑。 更何况,如果可口可乐移动同时拥有这两者,那就没有办法挽救了。
3、如果你模仿小米而没有得到本质,那么结果就是“模仿我者必死”。
(小米:学我者活,仿我者亡)
以大可乐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在互联网思维、营销策略、粉丝运营等方面都带有浓浓的小米痕迹。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速度”七字真言是小米成功的关键。 被可乐大佬们视为法宝,纷纷模仿。 花粉和煤油(迷人的朋友)在世界上猖獗。
然而,大可可模仿了小米的饥饿营销和创意驱动,却忽视了小米强大的供货和渠道能力。 在产品供应方面,小米拥有英业达和富士康两家代工厂。 这两家代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联发科的高端芯片已经被小米的低端红米系列拖累。 用户的品牌期望,却与联发科无关。 小米手机出货量大,谁会跟这么大的客户有仇呢? 因此,联发科芯片给人的印象就是低端仿制品。 这是小米挖的坑,也体现了小米的供货能力。
在渠道方面,雷军曾宣称,小米商城已经是继阿里巴巴、京东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更何况线下小米之家实体店已经遍地开花。 小米5推出后,就打通了苏宁渠道。 师从乔布斯的雷军,在渠道方面也将苹果的精髓学到了极致,这是大可乐公司没有模仿过、甚至可以说模仿不了的。 正是“学我者生,效我者亡”。 于是,大可乐就死了。
4、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流氓。
在营销过程中,大可乐一直在向用户传达一个理念:低价或者免费。 京东众筹时甚至承诺每年给众筹合作伙伴终身“免费换手机”。 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太快了。 数据显示,35%的人认为每两年换一次手机比较合适,26%的人认为一年换一次手机最合适。 按照这个更换频率,达科克每年的更换成本是相当大的。 在销售规模无法达到小米水平、公司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举动是一杯毒药,加速了公司的成长。 死。
(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流氓)
回到商业逻辑,企业的属性是一个以赚钱为目的而存在的社会组织。 如果企业不赚钱,哪里来的资金来升级产品、改善服务? 周鸿祎曾多次公开宣称,360手机(奇酷手机)不靠做硬件赚钱; 小米还提供性价比极高的手机产品,并声称不靠硬件赚钱; 乐视网做得更好,说要做生态手机,并直接公布了手机每个部件的实际价格,并表示乐视每个部件都不赚钱,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用户。 很多人实在是被吓到了,方法论总结出来了,就想着用这个新模式来做手机。
但事实上,360手机使用的是360操作系统,并嵌入了大量自己的应用程序。 这是为了占领用户的桌面,将流量引入到360产品体系的各个角落,创造收入; 而小米则围绕手机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小米。 产品生态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这也支撑着小米迅速崛起为估值超过400亿美元的明星公司。 更不用说乐视网了,所谓的“生态模式”只是一个假镜头。 它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制造和销售手机,只是引入了互联网的方式。 这些“成功学”受到大佬们的推崇,却未能学到本质,结局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应那句话: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流氓,不仅对公司本身手机上如何赚钱快,对消费者也是流氓。
可口可乐手机的倒闭只是一个引子,也标志着其所宣传的免费手机模式的结束。 中国手机市场的寒冬正在逐渐临近。 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增长缓慢。 再加上技术和专利壁垒,国际扩张极其不顺利。 苹果和三星拿走了手机市场近100%的利润。 手机厂商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越来越难了。 手机品牌已经从单纯的参数、价格竞争升级为用户体验、软件系统、资本运营能力的竞争。 这也预示着市场洗牌即将到来。
大可乐,一路走好。
今日推荐:再可爱不过了! 325只猫弹钢琴。 。 。
天方岩潭是联盟成员